“十三五”末我国将建成世界一流科研院所
“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发布,将建设24个国家级农业科学技术中心,攻克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重大技术难题
1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明确至“十三五”末期将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现代农业科研院所。
将建10个世界级农业科学中心
据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而此次发布的规划及实施方案科学研判形势需要,明确了农业科学中心建设的部署,形成以“世界级农业科学中心”和“国家级农业科学技术中心”建设为核心内容的规划实施布局,更加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更加凸显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告诉记者,“十三五”时期,中国农科院将重点建设作物种质资源与基因改良、农业生物安全、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等6个世界级农业科学中心;培育建设油料生物学与遗传育种、蔬菜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农业基因大数据、食品与营养学等4个世界级农业科学中心。此外,还将建设24个国家级农业科学技术中心,攻克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重大技术难题,形成并推广应用重大新品种、新技术与新产品500项,构建综合技术生产模式30套,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另外,还要培育173个卓越团队,建设16个世界一流现代农业科研院所。
驶入农业现代化“高速路”
据悉,经过近60年的发展壮大,中国农科院在小麦、水稻和棉花育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业基因组研究,新型农药技术,设施园艺等领域的科研水平已经迈入国际领先的行列。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梅旭荣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国纳米农药等技术将走在世界前列,分子设计育种、智慧农业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同时,中国农科院还将在机械化生产上下功夫,积极发展大动物育种、健康养殖等畜牧科学技术,以及基于北斗导航的智能作业等前沿技术。(综合《农民日报》、《中国科学报》)
相关链接
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校
要做种业改革排头兵
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科院等单位推进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进展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推进改革的意见和措施。会议强调,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所高校要在种业改革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敢闯敢试敢担当,突出问题导向,完善制度建设,争做种业改革的排头兵。
会议认为,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科院等单位认真落实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和会议部署,将种业改革试点由点及面、在全院全校范围推广,明确改革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在科研人才创新激励、兼职持股、分类评价、引进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成果,在加快成果产出、促进成果转化、推动科企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得益彰,调动了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主动创新、加快转化的积极性,种业改革试点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