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以来,吉林延边州龙井市东盛涌镇龙山专业农场主王立臣的土地流转面积,从60公顷到80公顷、110公顷,随着流转来的土地不断增加,他的土地经营规模三年实现了“三级跳”。2015年农场实现产值340万元,实现净利润110万元。
几年前,王立臣曾为扩大经营规模资金捉襟见肘犯愁,“想去银行贷款,土地不可以抵押,也没人给你做担保,贷不成。”没有办法,他只好借利息2分多的民间高利贷来救急。2013年,龙井市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新成立的龙井市物权融资农业发展公司为王立臣提供担保,他一下子贷到了40万元。此后龙井市推出了更为便捷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王立臣2014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贷款100万元,而且享受政府贴息60%的政策优惠。“我贷100万元,一年的利息扣除政府贴息,不过2万多元。若民间融资光利息就20多万元。这两年我持续扩大再生产,不但土地规模年年增加,还拥有各类机械12台(套)、场院3000平方米、粮食仓储库房600平方米和水稻加工厂450平方米。”王立臣说。
王立臣融资境遇的改变,正是吉林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的缩影。“多年来,农民要想贷款,要么就是多户联保,要么就是实物抵押。而这两项条件多难以满足,农民贷款那是真难。”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说。近年,吉林省农业部门和农业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先后开发了粮食直补担保贷款、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着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钱从哪来”的问题。
据了解,龙井市为种粮、养殖的各类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发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4年累计超过4.37亿元,目前未出现一笔不良贷款。为未雨绸缪、防范风险,2015年起,龙井市筹建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风险基金”,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农户与物权融资公司签订协议,贷款农户拿出贷款额的5%,以定期1年的方式存入风险基金账户。如发生不良贷款,利用风险资金账户还款,待土地挂牌流转后,再把土地转让费偿还至风险基金账户。(刘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