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促进转型升级
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就是保障粮食安全,2017年作为改革中的关键一年,既要稳还得进,确保到2020年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大力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重点是调减“镰刀弯”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促进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协调发展。
完善政策,拉动产业创新
重点是完善价格政策、补贴政策、金融保险政策、税收政策。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完善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与此同时,实施好“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育种创新,加快推进商业化两杂育种创新能力建设,突破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繁育和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力争尽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强化技术,开展高产创建
种植业发展需要技术作支撑,并且形成集成模式,分区域、分作物对一批适宜不同耕作制度的区域性、标准化的高产高效、绿色进行可持续发展。实施好“藏粮于地”战略,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建设高标准口粮田,优先投入到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力争到2020年,新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8亿亩。
不遗余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是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集中育秧、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等全程托管服务。国际国内联动转型升级。短缺品种和先进技术要“引进来”,满足国内需要,优势产品和优势技术要“走出去”,加快对外输出。(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