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选育和实验的考验,优秀的品种才得以走向农田。
■种子由制种基地生产,经过加工包装,最后进入市场销售,生产和销售两大环节是打假维权的重点。
种子企业如何从生产基地开展源头打假和种子市场开展追踪维权打假等问题,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部长、律师郑玉红告诉你该咋办。
生产环节:当心“私繁乱制”和“掏地沟”
律师分析:对于这两种违法行为而言,不法分子不用支付研发成本、知识产权使用和管理费用,甚至后期还省去了加工、包衣、包装等费用,这样一来成本特别低,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这两类种子,一旦流向市场,将严重扰乱种子市场的经营秩序,种子企业损害巨大,也影响种子企业的育种研发积极性。
种子生产环节打击侵权假冒,是种子打假的重点之一,生产环节是种子销售的源头,控制住源头,销售环节的侵权假冒情况就会大量减少。
郑玉红表示,私繁乱制,也就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亲本后,自行生产或委托农户进行生产,同时也不办理任何种子生产手续。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种子,逃避了种子管理部门的监管,亲本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制种过程中管理很难到位。掏地沟会导致制种企业的产品不能全部收回,流失的种子会对企业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与农户的委托协议往往附带保底协议,也就是产量不足保底产量的地块,种子企业按照保底产量支付制种农户生产费用。
销售环节:“假冒不伪劣”越来越多
律师分析:销售环节产品分布非常分散,范围很广,只要是生态区域适宜都有可能出现。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分布扩散侵权种子,很隐蔽,在销售之前很难发现线索。一旦销售出去,发现的只是发现的那部分,未发现的部分难以查证。
郑玉红分析说,有一些品种虽然通过的了审定,但市场占有率很低,不法分子就在这些品种的包装内装入畅销品种的种子进行销售。不法分子通常在销售会会明确告诉购种者,包装与袋内品种不符,事实上就是为了瞒过监管部门与合法种子企业。
包装上没有标签,或有标签却不标注品种名称的情况,俗称“白袋子”种子或“白籽”。这种情况以前大量发生,不法分子为了规避法律制裁,以此方式来钻法律的‘空子’。随着新《种子法》的实施,这种情况被视为假种子处理,所以这种情况以后将会越来越少。
维权打假:要讲技巧更要坚持不懈
律师分析:不法分子也会竭尽全力采取种种手段,阻止打假成功,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维权打假工作也要继续下去,绝不能让不法分子畅通无阻。种子企业要与办案机关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提供协助与配合,及时沟通了解案件进程,对案件查处起到督促和监督的作用。
郑玉红建议,第一,种子企业的生产、维权人员自行查找,但事实上种企生产人员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排查;第二,联合打假,也就是多家企业联合查找线索,线索汇集共同分享;第三,公布举报热线、设立奖励制度,调动全社会人员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很有效,并且掌握到的信息很准确。
发现线索后开展维权工作也要讲究技巧,郑玉红建议对疑似生产侵权产品的地块,企业先自行采集样品进行检测,确定信息可靠后,再到当地主管部门举报,要求当地主管部门核查制种人员信息、制种面积同时抽取样品并送检鉴定,为进一步维权提供证据。(王澎)
就事论事
制售假种要彻底根治
制假售假的问题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能否彻底根治这个“毒瘤”,关系到我国种业的兴衰。为振兴民族种业,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全方位、综合治理。
首先,要认真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认真贯彻《种子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此外,种子企业要严格自律,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只要种子企业自律,市场秩序就会越来越有序。要奉劝那些不法企业和个人,再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如果继续违法总有一天会倾家荡产,走投无路。最后,要告诫用种户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种子,所购种子一定是标牌销售的种子,不给不法分子留有市场空间,保护好干净的市场也是保护自身的利益。加强社会监督同样不容忽视,加大对制假售假者的举报,动员社会各界及媒体的监督,使制假售假者没有生存的空间。只要我们对制假售假者的打击有共识,动用全社会的力量,种子市场定会秩序井然,现代种业必将飞速发展。(邓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