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车身,上面装着巨大的白色椭圆形罐体,乍一看,像个运输油料的专业运输车———“这里面装的都是猪粪。”赵平说。一大早,赵平的20辆“猪粪车”便齐齐出动,到邛崃各大养殖场“收粪”。收来的粪便,经过处理后由专人浇洒到农田里,成为上好的农家肥。“农忙季节,来往跑的‘猪粪车’比公交车密度还高。”赵平说,这样的“猪粪车”,在邛崃已有150多辆。
曾是一名养殖专业户的赵平,现在的身份是四川邛崃市洁环畜禽粪便收集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两年前,作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的邛崃,面临严重的面源污染。环保的倒逼之下,邛崃尝试“异地循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模式。
瞄准“抽粪队”
邛崃市固驿镇黑石村生猪散养户左栋良养了50多头育肥猪,以前,猪粪怎么处理一直是他头疼的事。“按照一头猪每天产生10斤粪便来算,每天产生500多斤猪粪,没几天粪池就满了。”无奈之下,左栋良只得偷偷将粪便排到田间、河沟,冲天的臭气引得村民常常指着他的鼻子骂。
从2014年开始,邛崃启动养殖污染专项治理,探索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首先,将修建蓄粪池定为强制措施,同时专门出台举措,按每立方米80元标准给予补贴。其次,要让猪粪真正踏上出“场”路,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当地早已存在的“抽粪队”。
那一年,邛崃决定引导组建专业的抽粪队伍。对购买抽粪设备的补贴力度很大,储粪罐、电泵、储粪袋、发电机,都进行全额补贴,最高补贴能达2万元。“这事儿划得来。”就在那时,赵平决定加入这支队伍。
猪粪不够用
现在,赵平真的能从猪粪里刨出金子,农忙时节,每辆车每天要跑六七趟,一个车能装6.5立方米猪粪。按照运行模式,赵平上门收粪便,双方都不收取费用;而给种植户浇地,每立方米收取30元的费用。“截至目前,我们已经销售了3万立方米的猪粪,营业额上百万元。”
“可以说,目前猪粪施肥已经覆盖了邛崃市冉义镇50%的种植面积。”赵平给出的这一数据,得到了邛崃市农林局农建科科长任稚的旁证。据不完全统计,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项目开展以来,邛崃利用的猪粪已达30万立方米。
最近,赵平觉得猪粪明显不够用了,收粪的半径,逐渐扩大到30公里以外。“今年做了11户业主,涉及1.7万亩土地,你说规模有多大?”
(据《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