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行波 王希文
他是学校的殷切期望,是周至县、眉县农户致富的“万能钥匙”,十年来奔走陕西省内各猕猴桃种植基地,把猕猴桃试验站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他多次到新西兰、意大利、英国、美国、韩国等地学习猕猴桃产业发展经验,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国内,把中国的猕猴桃产业技术与世界分享,在交流中促进了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及国际合作。他就是陕西猕猴桃产业首席科学家刘占德。
刻苦钻研为农铸造“金钥匙” 刘占德,1965年3月在陕西横山出生,他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常怀感恩,学业有成后依然留在这片热土上。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上心系产业,忠于科学,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吃住在试验站,扎根在农户果园里,钻研实践科学栽培,培养了一批批“乡土能人”。
宝鸡眉县田家寨村何以十多年来猕猴桃产业如飞速发展“不停歇”?这得益于刘占德十年的刻苦钻研,十年间他和团队分制订了涵盖建园、种植、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各个环节的陕西猕猴桃综合体7个标准和技术规范,使猕猴桃全产业链上的每个节点都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规程,从本质上提高了陕西乃至全国猕猴桃产业的整体质量。
倾尽毕生为农建“百年老站” 在刘占德看来,作为世界猕猴桃原产地的秦巴山区,正是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发展壮大陕西乃至全国猕猴桃产业的“新大陆”。猕猴桃正成为陕西省继苹果之后又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朝阳富民产业,堪称民族产业和百年产业。
作为试验站的负责人,刘占德有一个长远的设想,那就是打造“百年老站”,像英国的洛桑试验站、新西兰的猕猴桃中心那样,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技示范与推广为一体的产业领域顶级机构。
皇天不负有心人,最近几年在他的倡导下,各试验站相继从本科毕业生中招聘学生进站参加见习和实践锻炼,累计接待本科学生实习2800多人次,先后有90名研究生在试验站开展科研工作,56名本科毕业生参加创业锻炼,为农业科技推广培养了新生力量,也为猕猴桃“百年老站”的建立奠定了基石,离更好的服务农户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播撒”科技助农圆梦想
从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在陕西眉县青化镇建站起,十年来,刘占德终于探索出来了一套“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使得眉县猕猴桃已成为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也在实践中发展成熟了1名教授+2名农技干部+2名乡村专家的“1+2+2”团队模式。
在眉县,刘占德及其研发团队优选海沃德、徐香和红阳为主栽品种。并大力推广、示范、扶持三大品种,取得了大面积丰产丰收的喜人景象。刘占德在猕猴桃园里传授猕猴桃种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