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13版
发布日期:
脱贫攻坚 农业发力促增收
文章字数:1703
山阳县农业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精准扶贫工作

    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园区,实施大户带动,山阳县农业局精准发力,强势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扶贫
    精准扶贫对于陕西省商洛市来说的确很费劲,秦岭腹地,山大沟深,地广人稀,基础薄弱。
    山阳县,在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国家连片特困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因病、因学、因灾等原因返贫现象极为突出。
    对此,山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精心谋划,夯实责任,统筹推进全县精准脱贫工作。与各级保持同脉共振的县农业局,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探索出一条农业强基的扶贫之路。
    产业支撑:特色种养齐头并进
    群众要脱贫,增收是关键。“要解决农民脱贫问题,得从根子上抓,从产业上扶。”对全县农业产业如数家珍的县农业局局长陈金国说,“脱贫的途径很多,但要保持脱贫不返贫,就要在农业上寻找突破口,以达到强基固本、长效脱贫的目的。”
    工作有了方向,扶贫措施更加有针对性。该县相继出台了《山阳县农业产业实施规划(2016-2020年)》和《山阳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等相关文件,详细对全县产业布局进行了规划,立足林果业、食用菌、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靶向”瞄准富有地域特色的种植和养殖业。
    今年以来,农业局共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848人次,开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各类技术培训22场次,完成培训2200人次,其中培育职业农民112人。全县发展食用菌1590万袋、高山生态蔬菜5200亩、马铃薯16.2万亩,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开发面积65万亩;新建万头猪场3个、百万只鸡养殖基地2个、500只以上肉羊养殖场4个。据测算,全县3.12万户贫困户,9.61万贫困人口中,约有1.496万户、5.33万人将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特色种养业齐头并进,持续发力,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到2020年,扶持贫困户脱贫的中华蜂1.2万箱、生态猪、鸡、牛、羊养殖量分别达到5.6万头、68万只、0.3万头、4.7万只,特色种植2.64万亩。不断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贫困户构筑稳定增收渠道。
    园区承载:农业实现提质增效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山阳县走出一步先棋。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该县提出“三带一创一承载”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园区集约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目前,全县已建成农业园区22个。园区总面积5.8万亩,年收入10亿元以上,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鼓励创新创业,发挥“一创”横向连接纵向发展的作用。今年,该县率先筹建了农业投资开发公司和畜牧投资开发公司,通过创新农业投资方式方法,有效连接政府与企业、与市场、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真正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良性发展模式。
    农业园区是集先进技术、人才、设备、发展方式、管理模式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带动贫困户增收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基本形成了“园区+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攻坚模式,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农业园区每年可解决近千人就地转移,力促“留守人员”足不出村务工增收。
    示范带动:脱贫路上拐弯超车
    农业提速,如何带动?山阳县创新的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带动“三带”模式,得出了一个完美答案。
    漫川万福茶业公司等企业,积极流转贫困户土地,集中建设标准化茶园,然后再交由农户分散经营,茶园所采茶叶全部由公司回收。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了公司和农户双赢。
    农民变“股民”,以低成本投入,获得高收益。高坝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吸纳搬迁户、贫困户在园区常年务工40余人,采取“保底工资+效益分红”的工资模式,增加务工人员收入。他们还由贫困户分散经营出菇,形成了“统一制袋、分散出菇、免费指导、订单收购”的经营模式。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到2020年,全县新扶持和建立县镇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0个,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产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7个,专业大户(家庭农场)167个。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加速了山阳县现代农业产业的跨越发展,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实现了“拐弯超车”。(周廷张阳)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