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金秋收获季,盛会喜空前。在金菊争艳、硕果飘香的季节里,蜚声中外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今天盛大开幕!
本届农高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农业奥林匹克”盛会。蓦然回首,中国杨凌农高会已走过二十三年的峥嵘岁月。二十三年来,农高会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办会规模逐步扩大,层次和水平逐年提高,已由初创时的省内展会,升级为全国“5A”级农业综合展会。农高会,不仅是农业新成果公开亮相的大平台,亦是农业交易方耳熟能详的大本营。今日的农高会,颇富传奇色彩,它破除了实验室与土地间“最后一公里”的壁垒,在科学家与农民间架起了“沟通心连心”的金桥,实现了“服务零距离”,让“我的土地我做主”开始拥有想象空间和无限可能。
促进中外交流,再现丝路辉煌。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把友谊的种子播撒到草原戈壁,从此催发了长安西市和东市的车水马龙、绝代风华。张骞之行被《史记》誉为“凿空西域”之旅。如今,在农高会主办部委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即将迎来20岁生日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在为当好东道主、办好农高会、建好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破题前行,这无疑也是打造现代农业嘉年华、开启区域经济大合作的又一次全新的“凿空之旅”。20多年来,农高会累计吸引全国30个省、市,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涉农企业和科教单位参展,2400多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会,累计促成投资与交易额达到6500多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我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和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生动地诠释了长盛不衰的“农高会定律”。今年的农高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我们坚信,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这条古老的丝路必有重光之日。
好景君须记,大地丰收时。这场以“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现代农业盛宴”,展示着杨凌示范区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底气,彰显着杨凌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信心。这份底气和自信,发轫于农高会多年发展积累的荣耀使命和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担当。为了落实发展新理念,打造丝绸之路新起点,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早早“甩开了膀子”,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为农高会添加创新基因和改革动能。本届农高会共安排了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现代农业发展交流研讨、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盟暨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盟联展等八大板块近百项活动,并赋予其与时俱进的内涵,让现代农业科技拥抱“互联网+”,把农民真正地“加进去”,使“百年农高会”常办常新。
扬教稼之长,彰显国际范。四千多年前,农神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大河滔滔,岁月泱泱,四千多年后,农高会走出中国、握手世界的步履更加坚定,一个国际品牌正在崛起。今年农高会期间,还将继续举办杨凌国际农业合作周,以“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以德国为主宾国,举办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论坛、中德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中英农业科技创新圆桌会议等重要活动,其层次高、范围广,大大提升了农高会的规格和水平。世界性的舞台,世界性的视野,世界性的胸怀,带来世界性的合作,从而确定一座城市一片热土站在更高规格舞台上的表达和形象展示。
精诚之所至,金石方为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源于农城为中国农业科技“播火”的国家使命,对农村的赤诚、对农业的情怀、对农民的热爱永不褪色。23年春华秋实,23载岁月如歌,一部农高会史,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版的农业发展史,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农业农村改革编年史,折射着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变化。农高会“东道主”23年的不懈耕耘,也收获了比农业科技、展会品牌和城市名片更重要的东西——打造了一种可以传承的农业文化和人文精神!这种最可宝贵的东西将与这座光荣的城市同在,让古老的农科城闪耀出一抹温暖的人文精神光辉!
归期未有期,戮力开新局。本届农高会已触手可及,一年一度农民与科技的“约会”,杨凌示范区已经盈然于胸。可以预期的是,一张有关梦想、荣耀、使命的“城乡之恋”的答卷即将呈现,一首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三农之歌”的歌曲即将开唱。科技扶贫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携手并进、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和第八次省部共建会议精神,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发挥杨凌示范区作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规划目标铿锵前行。
祝愿本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