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忙忙碌碌的秋收时节不同,今年对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永联农民合作社来说,显得异常清闲。“我们今年的玉米主要是走了青贮,都卖给了附近的一家大牛场。”永联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邢保福告诉笔者
对流转了大面积耕地的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来讲,粮食行情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面对粮食价格的调整走低,怎样种地才能挣到钱?节省成本、调整结构、科学种田……河北几家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和社员们动了不少脑筋。
大型农业合作组织:收缩规模,开展适度经营
自2010年涉足农业以来,马海涛创立的忠惠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42亩土地、10名社员,发展成为流转土地1.5万余亩、农业种植示范园区31个、涉及农户4400余家的大型农业合作组织,先后获“保定市农业合作示范社”“保定市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8月改制为股份公司,成功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
庆祝上市时的掌声仿佛还在耳边,然而,在风云突变的市场形势面前,在一降再降的玉米行情面前,在多方筹措仍然较大的资金缺口面前,“忠惠”今年的路走得格外辛苦。去年玉米价格下调,忠惠亏损高达400多万元。加上自然干旱导致成本上涨及部分管理问题,忠惠的经营运转雪上加霜,甚至临时用工工费、各种机械费和社员土地本金,都不得不一拖再拖
“规模大了,风险就上来了。”马海涛说,近年来,在忠惠的带动下,当地开始大规模流转土地,地租从刚开始每亩600元涨到1000元。“小农户的经营方式,‘船小好掉头’。而我这么大的规模,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尤其是后者。”
粮食生产合作社:科技支撑,种粮也讲差异化
粮食玉米行情回落,就改成青贮玉米,改成蔬菜、核桃,改成食用菌,这在小范围来讲,属于结构调整,能够减轻农户的损失。而对于整体来讲,不仅涉及到技术、市场等问题,更涉及到粮食安全问题。对此,永联合作社监事长刘锡魁有自己的思路。
“规模扩大后,种经济作物管理跟不上,难以实行机械化,还是要种粮食作物,但要依托科技创新进行差异化生产,这样才能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土地效益。”刘锡魁说。
永联合作社今年试种的小麦品种是强筋麦,价格要比普通小麦高出10%,而且抗旱节水、易于管理。不久前,他们还跟上海一家生产食品配料的公司签了订单,生产用于提取植物增黏成份的彩糯玉米,价格比普通玉米高出不少。(郝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