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陕西省永寿县马坊镇下来村山鹰苹果种植家庭农场主来瑞章在果园采摘高桩型富士苹果。 ■本报记者 王海明 实习记者 丁义锋
多年的香饽饽也遭冷遇
今年旱塬苹果丰收了。近日,记者在陕西省永寿县马坊镇苹果园区采访时看到,成片的苹果园里挂满了鲜红的苹果,但果农们却愁眉不展,提不起精神来采摘。记者探究原委,果农说,今年收购商来得特别少,收购价格也卖不上去,采下来也只是放在库里,所以也就不着急采摘。
据农业部预测,今年全国苹果产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接近4500万吨。更可怕的是,几乎70%以上都是晚熟红富士品种。有数据显示,10月上旬的苹果价格比去年同期同比下跌15%~20%。而去年的果价行情,已经是近五年来的低谷。
他种的苹果为啥格外“红”?
10月19日,记者在永寿县马坊镇下来村苹果园区见到了山鹰苹果种植家庭农场主人来瑞章,一来到他的园子,远远就看见果园里红黄相间的果子挂满了枝头,和相邻的园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提及苹果种植经验,这位50多岁的关中汉子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记者了解到,来瑞章种植有63亩果园,主要为富士品种。往年,他也和大部分果农一样,苹果丰收了还得为销售犯愁。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借用科学技术,将原来果扁、果小、产量低的苹果树培育成了高桩型,一下子打开了销路。
“前年,我远赴广东开平去卖自家种的苹果,苹果价格可以用一个“惨”字来形容!广东消费者对果型、果品要求都很高,虽然我种植的旱塬富士品质还行,但果型却是短而扁,没有卖相,价格自然卖不上去。”来瑞章回忆道,受“伤”后的他立志要找到一个方法来改变果型,提高果品质量。功夫没有白费,2014年,他接触到功能性叶面肥———“巨果”,并在自家的果园里实验种植。
“‘巨果’在富士苹果中心花刚开始绽开的时候喷施效果最佳,它通过促进果实细胞纵向分裂及膨大而达到提高果实品质及增产目的,是帮助果农突破生产高端果品瓶颈的有利武器。你看,这片园子一共有121棵树,今年套了52000多个果袋,果子直径平均都在80毫米以上,90毫米左右的也很常见。脱袋才半个月,果色就上得这么好,果粉也厚,香味十分浓厚。在我们这灌溉条件不具备的旱塬地区,园子能有这样的收成已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来瑞章边带领记者参观园子,边介绍。随后,他又指着隔壁的果园说,由于天气不好,邻居家的果子已脱袋一个多月了,果色还是那么差,今年他们的果子估计又难卖了。
“今年果园亩产达13000斤左右,产值4万多元,不同的果商来这看了好多次了,给的价格比别的园子每斤要高出三毛钱左右呢!明年,我打算将60多亩果园都用上“巨果”,我有信心继续把苹果种下去,也会把这个好经验介绍给果区更多的果农,让他们受益。”来瑞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