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二师兄”累了
10月14日,芝华猪价指数为18.22,月环比下跌12%,同比下跌5%。全国白条猪肉最新价格23.3元/公斤,月环比下跌6.7%,同比下跌1%。全国仔猪平均价格44.61元/公斤,月环比小幅下跌2.0%,同比上涨33.2%。其中10~15公斤仔猪均价45元/公斤。另据统计,与6月3日出现的年内高点相比,目前猪价已经跌去近22%。
“二师兄”是怎么了?在芝华数据生猪分析师姚桂玲看来,猪价下跌,主要还是供应端充足所致。目前,生猪收购量偏少,同时出栏均重偏大较重。进入9月,各地生猪养殖户出栏积极性不断增加,生猪供应量由正常偏多转为偏多较重。数据显示,这段时间生猪供应偏多较严重情况和今年春节前指标数据值相近,区别在于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和以后,屠宰场猪肉销售量和生猪收购量指标持续下降,而今年春节前销量和收购量指标是不断回升的,同时生猪出栏均重较今年春节前还要大。存栏方面也可以印证,数据显示,8~9月150斤以上肥猪存栏占比和存栏数据都是增加的,9~10月生猪供应比较宽松。
“进口猪”狼烟又起
“导致猪价下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进口肉激增,对国内市场造成直接冲击。”银河期货首席农产品分析师梁勇指出,据统计,2016年前8个月,猪肉进口总量是过去历年全年进口总量的2倍甚至更多,而且最近美国猪市产能过剩,猪价遭遇雪崩,或继续冲击国内市场。
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国内生猪产能剧烈波动与“进口猪”数量明显相关。例如,2007~2008年我国生猪价格暴涨,进口猪肉数量随之出现较快增加。2009年猪肉进口出现下滑,但2010年后猪肉进口再次快速增长,2011年12月达到峰值,单月进口达到8.9万吨。2014年全国猪肉进口量为56.2万吨,占国内猪肉产量1%左右。分析人士指出,原料成本偏高、养殖水平偏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生猪养殖成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2010~2014年中国猪肉进口量暴增的核心因素在于,近几年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国内饲料原料成本快速上升,中国生猪养殖平均成本上升。巨大的成本差价,使进口猪肉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赫赫有名的“猪周期”一般遵循这种轨迹: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个周期仿佛魔咒一般难以摆脱,而且通常2~3年循环一次。生猪价格波动风险已经成为养殖业不可承受之重。(据《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