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旧宅基地入股村里的宅基地合作社,通过发展旅游,自己没掏一分钱,去年就拿了3000元的股份红利。”在河北省尚义县南壕堑镇十三号村的“彩色坝头”特色窑洞前,59岁的村民董文军做梦也没想到,自家闲置十几年的破旧院落,经改造后竟有城里人抢着来住。
尚义县坚持把培育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脱贫致富进程的重要载体。在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股的方式上,县里制定政策扶持等措施,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扶贫资金、资产资源为股本加入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分享资产增值收益。目前,全县有850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提升了贫困户的参与度,增加了稳定增收的渠道。
出台支持政策,建立规范的培育机制
2015年,尚义县十三号村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村宅基地合作社。合作社以不改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前提,采取清晰的“三权”措施,在对村民闲置宅基地精准测量的基础上,将宅基地的使用权、入社后的股份权、建设房屋的产权全部确权到户,保障户主利益。推行村民以地入社、按宅占股、以股分红机制,全村共有38户村民加入宅基地合作社,集中连片整理闲置宅基地18亩。
农宅合作社充分发挥本村地处临近景区和县城的优势,锁定打造京津市民乡村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健身乡村特色旅游目标定位,在宅基地治理区建起具有陕北风情的农家饭店,成立了彩色坝头旅游开发公司。2015年该村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股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还带动村里搞起了肉牛、肉羊养殖。
发展股份合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王二来村曾经是尚义县出了名的贫困村。2013年,该村一改过去上级脱贫资金分发到户、由户主自行安排使用的做法,探索将脱贫资金集中捆绑,由村集体统一安排使用,建立起一套“村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股份返包”脱贫新模式。如今该村共有44户贫困户通过租棚种菜、入股分红户均收入达6万多元,一举摘掉贫困帽。
针对贫困户脱贫条件不一、致富能力不同、增收困难的实际,尚义县构建合作社组织联合、贫困户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跨村发展,跨区吸纳,带动周边,覆盖到户。对条件差、没能力的贫困户,鼓励引导加入合作社,着力破解一家一户挣钱难的问题。
县里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资产资源为股本加入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其中扶贫资金按每年不低于10%入股资金额给予贫困户分红,使有经营经验、有资本实力的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结机制。
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建立产业化发展机制
尚义县以种植养殖基地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拉动,以合作社为桥梁,形成“龙头+基地+合作社”的链条式发展辐射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推进节水蔬菜和特色养殖等基地的专业化生产经营,让参与经营的贫困户得到更加稳定的收入。
全县引进、培育了青岛浩丰、广州福喜、佳禾蔬菜等龙头企业32家,其中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了13家,组建专业合作社121家,辐射带动全县3万多个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超”“农社”对接,建立产销衔接机制
过去,农民在发展种植养殖业过程中,每年“赌市场”。基于此,县里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抱团”闯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加入合作社,从农资、技术、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由合作社安排,并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模式、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蔬菜专业合作社还开通了“农超对接”直通车,走“超市+合作社+基地”的合作模式,增加了抵御蔬菜销售市场风险的能力。
目前,县内以甲天下、金福鑫、鑫科等7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在北京物美、超市发、京客隆等10家超市建起了蔬菜直销专柜等。今年,在蔬菜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甲天蔬菜合作社依托“农超对接”,每天销售10吨蔬菜到北京各大超市,卖难问题得到了缓解,减少了农民的损失。(郝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