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马铃薯成为主粮,还有这些路要走
文章字数:1296
    本报记者 李晓光
   政策推进马铃薯种植业发展
   今年4月7日,国家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提出要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这是农业部最新一次为马铃薯主粮化“吆喝”。马铃薯从“菜”变“粮”,农户的接受程度如何呢?
    “原来我们这里的山地大都种植了小麦、玉米等传统大田作物,产量低、收益低,自从试种扩植马铃薯后,一亩地最低能产4000斤,按市场收购价能卖近4000元,是小麦、玉米收入的四倍……”近日,甘肃庄浪柳梁乡一位刚刚卖完马铃薯的薯农告诉记者,政府刚开始鼓励种植马铃薯的时候,他们种的大多是一般性薯种,出苗率低,产量低,一亩只能产3000斤左右。这两年按照国家“马铃薯主粮化”要求,当地政府不断创新,在农户中广泛倡导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现在该县山地马铃薯产量为4000~6000斤,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
    政策带领下,山东滕州、甘肃定西、陕西靖边等市县,纷纷在马铃薯收获期举办马铃薯节,以期扩大当地马铃薯的知名度和外销量。节会效应下,全国也开始大面积试种、推广马铃薯。如今,我国马铃薯产区遍布甘肃、陕西、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西北、西南、东北多地。
    科技也成为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的助推器。据了解,近年来,马铃薯种植大县陕西靖边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来发展农业,种薯、商品薯和专用薯三薯并举发展,其秋薯最高亩产已达5136公斤,创全国秋薯单产最高纪录;广东惠东县试验示范成功的“中薯20”,亩产也高达8956斤等。
    持续推广待闯关
    在马铃薯种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技术跟不上、引导不规范等问题。近日,甘肃庆阳市西峰区某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薛英告诉记者,她去年流转了100亩土地种植马铃薯,受干旱、技术缺乏等因素影响,年底100亩薯田仅仅采挖了90000斤马铃薯。
    9月12日,本报三版刊发的《西安临潼:160亩秋薯遭遇烂种之痛》报道,反映了临潼区相桥街办四位农民在不懂秋薯种植技术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在高温下试种160亩秋薯,出现烂种、零出苗等现象,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临潼区目前春薯种植面积7000多亩,今秋秋薯试种面积也达700多亩,但全区连一位马铃薯专家都没有,令人咋舌扩大马铃薯种植难在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孟军分析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在各项政策的助推下,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1亿亩,但价格和贮藏要求高的脱毒种薯,全国种植率还不到15%。马铃薯在我国实现主粮化,必须大力推广脱毒种薯的培育和种植。
     其二,我国近几年商品薯市场价格波动性大,农民扩大种植存在风险。今年,内蒙古马铃薯批发价低到了每斤0.2元,还少有客商收购;去年,榆林夏薯每斤1.5元,今年也跌至0.8元……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好淡季贮藏(马铃薯耐贮藏)工作,待到市场空档期再行销售。
    其三,马铃薯主粮化并不意味着鲜食马铃薯,而更多体现在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食品上,如土豆制成的全粉、淀粉,用它们来制作馒头、面条、包子、面包等,但我国几乎没有成熟的研究和加工技术。对此,有实力的企业可自主创新,或从国外引进新的加工技术,走深加工、进超市等渠道。
    除解决上述问题外,土豆要真正完全转变为主粮,至少还要闯过“三道关”:一是要有让千家万户家庭制作方便的技术和材料;二是价格要能为普通民众承受;三是需要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