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明
我国猕猴桃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岑参就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的名句。目前我国猕猴桃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陕西猕猴桃栽培面积110万亩,成为世界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但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使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景如何?如何提高我国猕猴桃产业竞争力?为此,近日记者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副研究员安成立。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猕猴桃产业有众多优势,因而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像苹果、柑橘和葡萄一样的大宗水果。”提及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景,安成立告诉记者,猕猴桃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又因产量高稳,贮藏性好,经济效益突出,产业发展十分迅猛。从世界消费来看,我国人均年消费猕猴桃不足0.4公斤,远远低于新西兰的5.5公斤、西班牙的2.8公斤、意大利的2.7公斤。从猕猴桃总产量来看,猕猴桃与苹果、葡萄、柑橘等水果比较,仍是一个小水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安成立分析道,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是果业中的佼佼者。种植猕猴桃的收入与种植粮食相比,优势明显,与种植其他水果相比,市场需求强劲,在水果整体价格下滑或滞销的情况下,猕猴桃销售却一枝独秀,价格稳中有升。另外,从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效果看,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以陕西眉县为例,全县34万亩耕地,栽植猕猴桃30万亩,农民80%收入来自猕猴桃产业,人均单项产业收入达万元。全国除个别产区外,猕猴桃产区多分布在贫困地区,因而猕猴桃产业又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在贫困地区产业比较优势更为明显。
“以海沃德为例,海沃德虽是新西兰选育的猕猴桃优良品种,但我国生产的海沃德在我国市场上每个单果零售价为2元左右,而新西兰生产的海沃德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零售价为每个6~8元。很明显,我国具有较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安成立说,我国猕猴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发展出口潜力巨大。
产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我国猕猴桃产业一直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突出问题。“我国猕猴桃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小而全、大而散,很难形成拳头产品,加之缺少知名品牌,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资源的发掘、保存、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猕猴桃产业发展出现过热现象,技术普及严重跟不上,造成产业发展不均衡,甚至造成个别农户或企业的重大损失,如品种布局不合理、滥用激素、溃疡病大发生等重大问题给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带来重大隐患。”安成立分析道,我国猕猴桃产业以农户种植为主,造成产、贮、销整个产业链难以有效连接,即使近些年有企业进入猕猴桃产业进行大规模栽培和全产业链经营,也很难整体形成完整高效运转的产业链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样科研、推广、企业三大合力难以形成,产业面向国际市场合力弱,产品缺乏竞争力。
此外,安成利认为,在全球猕猴桃产业中,我国在猕猴桃产业规划、栽培技术、贮藏技术等方面研究滞后,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对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补齐短板助推猕猴桃产业发展
如何扬长避短,促进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此,安成利建议道,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大户,推进产业化经营,不断紧密产业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果品质量,提升品牌竞争力;其次要加强壮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建设,逐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高效产业链,打造区域品牌。最后,努力开拓猕猴桃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高猕猴桃的附加值,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产业效益。
另外,安成利认为,还要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优势,加强野生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强化种质资源,尤其是优异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尽快完成全国猕猴桃区划,合理布局品种,在全国形成早中晚合理搭配,红黄绿各显其色,美味、中华、毛花、软枣布局合理,地方特色突出的品种布局;强化科研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影响产业、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