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秦岭北麓葡萄香
文章字数:1369

    ■李俊辉
    冒着如丝秋雨,行车于秦岭北麓的关中旅游环线陕西户县段,路南巍峨秦岭,绵延不断,雨中云山雾绕,宛如仙境;路北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时值户太八号成熟,果香宜人。金秋的户县真是别有一番风味,难怪清代关中大儒贺瑞麟在那首《户县城南》中如此赞美户县:明道当年簿户时,天然风景天然诗。看着一行行整齐的葡萄架,可不就是那些勤劳的农人书写在田野里的诗句吗?
    绵绵秋雨,葡萄美酒,在诗人眼里别有韵味。然而,此刻坐在关中环线北边几公里外“户县葡萄产业发展协会双庄示范基地”的张海锋却无此雅意,望着雨中秦岭,他满脸愁容。
    “这场雨太糟糕了!影响了采摘和发货,一部分葡萄可能会烂点。”四十出头的张海锋仰天叹了一口气。在他的旁边,一名抽烟的男子满脸忧郁。“那是四川来的客商。”张海锋介绍说,“本来要装葡萄拉往成都,结果下雨了,只好住到这里等天晴。”
    认识张海锋三四年了,那时候,他刚刚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名叫户县合利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8户,种植面积近300亩,其中葡萄面积占一半以上。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管理标准,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组织销售。市场意识极强的张海锋利用合作社的平台,施展拳脚,社员们在他的带领下迈上了致富路。农闲时节,张海锋约上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钻进秦岭的峪口,捡石头,挖树根,回来动手制作根雕。他的家里,随处能见到奇形怪状的石头和栩栩如生的根雕。他是一个有情趣的农民,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说。他的性格豪爽,对内,处处替社员的利益考虑;对外,又要满足客商的需求,他总是能想出办法,把各方所需平衡到最佳状态。许许多多的外地客商,和他成为了生意之外的朋友。
    2015年,张海锋与几位同行喝茶,探讨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大家都觉得,当时发展出现了瓶颈,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整合资源。经过不断地探讨、调研,他们终于在2016年元月底,成立了户县葡萄产业发展协会。他们这一举措,得到了户县科协、民政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身为协会秘书长的张海锋认为:“协会整合了合作社的资源,这是一项优化户县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他们以精诚团结、精于技术、服务至上为原则,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做好技术、产品、市场三者之间的核心枢纽,让农户在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不到一年时间,张海锋和他的合作伙伴,发展了700多名协会会员,以户县为中心,辐射到西安长安、临潼、高陵等地,涉及葡萄种植面积两万多亩。协会在原来合作社的基础上,服务更具体,技术更精细,市场更宽广,当然,农户的收入必将更丰厚。
    “今年葡萄长势不错,下雨之前,天天加班装货,全部发往外省,很受市场欢迎。”张海锋笑着说,似乎忘记了阴雨带来的烦恼。
    市场需求和标准化种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外地客商喜欢颗粒大、串型大的葡萄,口感却成了次要的。要满足客商的这些需求,就得使用膨大剂,这是张海锋不想看到的结果。但是面对强大的市场需求,他又无能为力,所以他不断感叹:真正的好果子,大多数消费者吃不到,因为品相一般,客商不喜欢。虽然有难度,但是张海锋并没有放弃扭转这一现状的初衷。今年,在他的不断倡导下,部分农户参与到不使用膨大剂和催红剂的行列中来,他们精心栽培了五百多亩优质葡萄。
    “这个面积会不断扩大,只要坚持做好品质,我想,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张海锋点燃一支烟,用自信的眼神凝视着雨中秦岭,他在想,明天,一定是个艳阳天!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