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城的DIY之风刮得有点猛,DIY蛋糕店、DIY巧克力店、DIY软陶馆……只要人们可以简单动手做的,都打出了DIY的招牌,而且大多数店靠着DIY,经营的还算不错。不过在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中,开在山东济南长清大学城的一家DIY店却悄悄关了门。采访中,这家店的经营者陈强告诉笔者,高校选址存在“隐性假期”,长达一两个月的零营业额让他措手不及,开业一年亏了三万多。
陈强毕业于一家艺术学院,学的是设计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他想到了自己创业。当时,省城刮起了一股DIY之风,陈强被同学拉着玩了两三次软陶,跟老板的交流中他得知,这家只有二三平方米的软陶店,一个月营业额可以达到三万元。之后陈强考察了市场,在他眼中,只要店面出了DIY牌子,保准会火,他动心了。
刚刚开业的日子,陈强也尝到了赚钱的喜悦。因为附近娱乐项目少,大学生成群结队的来这里过DIY的瘾,尤其是女生,有的在店里一呆就是一天。陈强采取的是材料费、设备使用费按小时计费的收费标准,免费为顾客提供技术指导。第一个月,营业额2000多元,虽然不多,但刨去房租、水电费,收支平衡让陈强乐呵了一天。他觉得,只要努力提升店面知名度,生意会越来越好。之后的发展轨迹没有按照陈强的规划前行。他告诉笔者,店面火了大约三个月时间,到了第四个月,生意突然剧减。原来进入12月份,大学生都忙着准备期末考试、各种等级考试,大部分学生开始足不出户的恶补了。考试结束后,立刻就是长达一个多月的寒假,大学城一下子空了,陈强店面营业额也降到了零。
“没想到自己瞄准的大学生这一特定的消费群体,反而成为失败的导火索。”陈强说,寒假,大学生都会回家,暑假,90%的大学生会离校,再加上每年大学生都要面临的考试以及各种执业证书考试,占据了很多时间,这些“隐性假期”是他没有考虑到的。开业一年,经历了寒暑假,陈强觉得自己没有坚持下去的价值了,他算了一笔账,加上贬值的设备和DIY原材料,赔了近3万元。(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