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观摩麦积区果园现代化管理 本报记者 李晓光
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区委、区政府以“打造经济强区,构建和谐麦积”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天水市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坚持把发展花牛苹果、下曲葡萄等果品做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使全区果品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大果区相比,麦积区果品产业的发展依然受果农素质低、市场营销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制约。近日,麦积区果品产业局局长史永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分析了麦积区花牛苹果、下曲葡萄产业的发展状况。
记者:近年来,麦积区在苹果、葡萄产业发展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您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吗?
史永国:近年来,麦积区举全区之力,相继在“两山一片”、“一沟两梁”、“三山一廊”等重点果品生产区域启动了基地建设,先后在城郊南山、渭南王旗山、中滩九龙山、石佛大阳山、颖川河流域等地建成了起点较高、设施较为完善的万亩花牛苹果产业基地,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示范带动效应正在显现。截止2015年底,全区干鲜果总面积已发展到65.4万亩,其中苹果面积40.8万亩、葡萄面积4.9万亩、核桃面积11.7万亩,干鲜果总产量达到49.02万吨,优质果率已提高到85%以上,产值达15.67亿元。花牛苹果在2007年、2011年先后获得了“中国优质苹果金奖”、“最佳人气奖”等称号;下曲葡萄先后荣获了“中华名果”和“甘肃省知名品牌”等称号。
在服务体系建设上,为了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种植大户支持果品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麦积区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果业专业协会,先后建立了8个乡级果业分会,43个村级果业协会,成立了苹果专业种植合作社440家、家庭农场27家。培育发展果品营销企业4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由协会联合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积极为果品产业建设提供各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了花牛苹果和下曲葡萄等优势果品产业的“订单”式生产。目前,麦积全区已有80%的果园与果品营销企业实现了有效对接,初步走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目前,全区共创建农业部苹果标准园1个,省级苹果标准园8个。在品种和树型选择上,筛选出首红、天汪一号、栽培二号、瓦里短枝等花牛苹果和巨丰、黑红提葡萄等新优品种,积极推广高光效树形整形、疏花疏果、高桩苹果生产、绿色有机果品生产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了果园管理水平。同时,根据市场需要,及时修定了苹果、葡萄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在城郊南山万亩花牛苹果基地等重点果园建设区域严格实行《绿色食品花牛苹果生产技术规程》《花牛苹果质量标准》《葡萄生产标准》等标准,先后创建认证了花牛苹果、下曲葡萄等7个A级绿色食品,进一步规范了全区果品生产行为。
记者:麦积区在果品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与全国大果区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您认为,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永国:虽然麦积区苹果、葡萄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以下五个方面表现出后劲不足:第一,机械化作务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第二,果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第三,部分技术干部和果农素质不高,对部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第四,果品营销企业实力较弱,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低;第五,品牌效应不明显。
记者:今后麦积区在果品产业发展上还有哪些打算?
史永国:今后,麦积区将认真按照“四产齐抓、果业当家,百果齐抓、花牛当家”的思路,继续贯彻落实天水市现代农业推进计划,重点抓好果品基地建设、果品提质增效、市场建设和品牌建设,正确处理好面积产量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加快从果业基地大区向果业强区的转变,全面加快特色果品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一是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组建农技和农机服务队,联合互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动员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安装防霜机,搭建防雹网,积极参加果品收获保险,增强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继续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培训形式,进一步提高技术干部和果农的综合素质。四是加大对果品营销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杜绝早采,保证品质,做到收购不抬价,销售不压价,规范市场秩序。五是加强宣传。每年在东南沿海城市举办推介会,积极组织营销企业参加各种果品展销会;加大电视、网络宣传力度,在高速公路枢纽等地段安装特色果品宣传牌,进一步提高麦积区特色果品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