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贺亚微
19年扎根农村,足迹踏遍兴平全乡每寸田野;19年立足乡情,始终致力于“领技术下地”。从最初的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到建立“咸阳童忆生物集成技术推广中心”,发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并在全市得到推广,她就是陕西省兴平市高级农技师、咸阳童忆生物集成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刘欣。
近日的采访中,刘欣向记者坦言道:“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的农业生产还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大多数农民种植意向比较盲目,因而难以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因此,咸阳童忆生物集成技术推广中心集中发展优势区域,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发展集成、配套、创新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出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努力做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益。”
而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一方面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农技服务下乡队伍涣散、科技培训多流于形式,农民培训渠道不畅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今年年初,在刘欣的带领下,咸阳童忆生物集成技术推广中心通过与兴平市科技局合作,根据农民培训存在的实际问题,自己购买教学设备,聘请专家教授,主动下乡入户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在西吴、马嵬、桑镇、南市、南位、阜寨、店张、丰仪等乡镇举办各类培训40余次,参加培训的达农民达1800多人次。
而在此之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兴平市各乡镇的风土环境,刘欣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奔走在兴平的田间地头,对各乡镇的麦田进行土壤墒情、苗情和病虫害监测,并根据不同区域、苗情、旱情,制定抗旱促春管农技服务具体方法、流程图,这也成为指导兴平农业生产的重要蓝本。在销售化肥、种植等农资的同时,刘欣针对每一户不同的种植情况,建立了生产档案,以便为村民们提供最合适的种植方案。
“通过刘欣及该中心专家的现场指导和培训,与之前种植的露天葡萄相比,我家大棚葡萄的收益比原来翻了3倍多。”说起收成,日前,兴平市马嵬镇李家坡村一村民乐得合不拢嘴。
“我把自己比作桥梁,一头连接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一头连接能解决种植问题的专家和技术,全力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农业科技服务。”刘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