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日前发布《关于大力促进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通粮食科技与粮食产业经济结合的通道,加快推动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多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科技是抓牢中国人自己饭碗的最大潜力,也是根本出路。科技转化是科技工作的“牛鼻子”,在“科技兴粮”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对粮食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粮油加工品附加值意义重大。
粮食产业竞争力亟待提升
据了解,目前我国粮食行业中小企业多,粮食加工业存在着成品率低、食用率低、利用率低、效益低、产业链条短的问题,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实力的潜力巨大。根据国家粮食局提供的资料,全国4万多家仓储、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粮食企业,有着广泛和急迫的通过创新实现发展和升级的需求。
黑龙江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受到科技研发能力的限制,大米副产物稻壳及稻壳灰、碎米以及异色粒等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公司亟需改进或引进一些技术,把稻壳制作成稻壳棒,从稻壳灰中提取白炭黑和二氧化硅,碎米制作大米面条及其他产品,提升企业盈利空间。
促进粮食科技成果转化
江南大学研发的大米蛋白生产技术成果最近在粮食行业引起广泛关注。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正行表示,这项技术延长了稻谷产业链,提高了粮食资源的食用率和利用率。以碎米为原料加工食品级米淀粉和米蛋白,可增值5至8倍。以食品级米蛋白为例,蛋白含量80%以上米蛋白价格每吨2.5万至2.8万元,蛋白含量90%以上米蛋白价格每吨3.2万至3.5万元。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注重粮油加工生物转化技术,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对粮油加工过程中副产物如麸皮、谷糠、植物油提取废渣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综合转化利用,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降低了由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我国粮油科学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粮油产品加工工艺需要进一步创新,粮油加工技术装备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