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艳丽 耿苏强
开展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和谐、教育公平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国家方略,也是高校的重要社会责任。长期以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涉农高职教育优势,面向基层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产学研多方联动、‘校政企’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实施了一系列扶基础、扶长远、扶根本的精准扶贫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方长久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最根本的扶贫。为真正帮助群众脱贫,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变被动为主动,变“输血”为“造血”,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先后在陕西彬县、富平、洛川、眉县、太白等地建立了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培育了大批职业农民,成为了支持设施现代农业、畜牧业以及苹果、猕猴桃等支柱产业领域懂技术的人才队伍。2015年,学院举办培养了200名陕西新生代职业农民、培育农场主100名、培育职业农民380名。2016年,学院支持了欠发达地区专业人才订单培训,为青海玉树州订单培育水利专业人才40名,培训女农牧民31人。
不仅如此,学院还以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为重点,举办村干部和新型农民培训班,制定培养方案,采取理论、实训与工作生产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培养具有现代化生产、管理、营销相结合的农村致富带头人。2016年,先后在陕西杨凌、富平录取了34、20名学员。
“地方和群众需要啥,我们就送啥,这是我们理解的‘精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晓地说,在精准帮扶脱贫攻坚行动中,学院围绕“科技支撑,教育治本”的理念,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的高校精准扶贫模式。
科技扶贫:为产业发展添动力
脱贫攻坚,科技当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坚持以优势学科的技术积累为驱动,以技术服务、项目开发为核心,授人以渔,为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陕西杨凌———中国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宁夏孙家滩——全国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隔700多公里的两个农业产业区因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而紧密结合在一起。昔日的黄沙漫天,草木枯零,到而今的百合、黄花菜逆风而长,设施大棚、林果产业也迅速发展。用宁夏孙家滩当地农民的话说,这与杨凌的专家分不开。
“杨凌的专家给我们在旱地种植提供了大量的技术,通过远程服务平台时刻监控,及时排除病虫害等。”宁夏瑞晟丰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夏超峰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农技专家定期来到园区,对灌溉、覆膜等技术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下积极参与扶贫攻坚,体现和践行着自己的担当。据了解,学院每年利用暑假期间,先后安排学生赴陕西、甘肃、宁夏等地进行实践交流。其中,甘肃菁茂农业有限公司、宁夏孙家滩现代农业园区便是学院实训基地之一。
高校扶贫,不单单是输出知识和智慧,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也促使师生走出“象牙塔”,融入更广阔的社会中,结合扶贫项目开展深层次“接地气”的研究。
记者感言:在扶贫过程中,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带着课题走进田垄,与当地群众同吃住,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项目助力群众脱贫的同时,学院师生也积累了大量鲜活的工作经验,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开展产学研合作更方便快捷。通过扶贫,老师们不再局限于高校课堂和科研,学生也有了专业性强的实训平台。不少参与扶贫的师生感叹,只有深入社会大舞台,才能真正了解社会实际需求,科研课题才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