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大数据种科技粮,手机一滑省事高产
文章字数:787
   一万亩的麦田,从种到收只雇了5个人,并且亩产高达650公斤,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的种粮大户唐全合又一次创造了新记录,而一切的妙招就是用大数据来种田。
    利用现代科技,唐全合每天足不出户就能不间断地接收到土壤温湿度、降水概率、叶面积指数等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决定播种、管护、收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正是大数据种田,让唐全合创造出了麦田里的新传奇。
    唐全合的农业大数据主要来自星陆双基气象监测系统。坐在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星陆双基系统操作台前,抬头向左,全市所有万亩方粮田实景清晰可见;扭头向右,卫星划过,满屏数字急速跳跃。分秒间,通过陆基采集的地下8个层面和地面2个层面的农业数据与卫星传输回来的“天外数字”交汇融合,地表温度、土壤水分、叶面积指数等重要农业参数立刻呈现眼前。农民和农业干部通过手机客户端,就可以实时接收数据,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大数据种地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通过星陆双基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提供病虫害防治信息、小麦最佳收获期等重要数据,实现每亩增产50斤左右。”鹤壁市气象局局长张睿光说。
    大数据的应用不仅让农民种田更加高效,也让农业干部对农业生产的指挥更为精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过去‘三夏’恨不得住在田里头,现在手机一滑就能看到全县麦田的长势情况和数据,方便又高效。”浚县农业局高级农技师胡振方说。
    每早第一件事,浚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李清杰就会打开手机里农业物联系统的APP。通过手机,不仅能察看大田里农作物的长势,还能收到苗情、墒情、病虫害情况、气候等一系列数据,“根据这些农业数据,我们可以提前安排喷防、灌溉等工作,提高了农业生产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李清杰说。
    “种子一撒,看天收粮”的传统农业时代已渐行渐远,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不仅夯实了粮食高产的基础,也改写着中国农业的历史。(据新华社)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