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和他的植物工厂 2013年,拥有中国农科院博士、北京农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多重头衔的姚旭,在北京平谷区马坊工业园区创建世界单体最大的立体化、规模化、综合化、现代化植物工厂,申报专利百余项,成为中国本土化高科技物联网设施农业的领头羊。
技术输出让农场变农厂 植物工厂,就是像在工厂里批量化生产产品一样去种植农作物。日前,笔者在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农众物联植物工厂生产区看到,香椿、车前草、乌塌菜等一排排山野菜生长在“车间”的“流水线”上,这些作物的根须或浸润于营养液或基质中,叶片在LED灯光的照射下蓬勃生长。
“这里是我们的生产区,也是展示区。产品除了蔬菜,主要是这种全新的种植技术、生产模式。”姚旭近日向笔者介绍说,农众物联植物工厂通过向企业、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建设生产设施,打造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将信息技术向各地的农业生产领域推广。
姚旭介绍说,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于一体,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通过现代技术将农场变成农厂,实现产业升级。
百项专利技术卖到全国 为了实现高科技植物工厂的本土化,研发团队耗时数年,农众物联植物工厂目前已获得189项专利技术,在光、温、湿、肥、气、苗、控等方面拥有核心自主创新技术。在这些高科技的支撑下,平谷的植物工厂比国际产品成本低很多。“建设成本仅为世界同行业水平的1/10,运营成本仅为世界同行业水平的1/4,并实现了节水、节能等众多成果。”姚旭说。
与传统种植方式的农场不同,植物工厂具有栽培品种多样、科技落地转化性强等特点,不受季节和时令的影响,满足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节水、省地、无污染、不用农药。这种低成本、高科技的特点,让植物工厂受到了全国客户的热捧。“目前,成都都江堰等地的园区已经和我们签署了合作协议,我们会把植物工厂的模式复制到当地。”姚旭说。
家庭也可以有植物工厂
在植物工厂一层展示区,有一台大小如衣柜的“蔬菜柜”,玻璃门里,LED灯散发着淡紫色的光,一排排托盘中,绿色的各类蔬菜显得很鲜嫩。柜子左上角,一个数字化屏幕显示着现在柜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
“这是家庭式的植物工厂,新产品。”姚旭说,“不需要有任何种植技术,就可以种出各种蔬菜。顾客只需要购买我们生产出来的蔬菜柜,放到家中,然后手机下载APP,需要种什么菜,只需手机下单,然后技术人员会将我们培育好的种苗送到家中,放置在蔬菜柜中,设置好相关种植指数,过几天收菜就行了。”
植物工厂让农业生产实现了升级,而通过技术输出,不卖蔬菜卖技术的植物工厂,满足了市场多元化需求,更为农业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未来,我们要从示范基地向广大农村全面推广,和农民建立连接的机制,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姚旭说。(张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