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包公司直接发工资,用工单位想欠薪也欠不了。”听了工友的解释,李永庆恍然大悟:来成都打工已3个月,每到月末发薪日,他都会去银行查询薪水是否到账。令他困惑的是,工友们却从不担心被欠薪。原来,是“劳务分包、工资不分包”的制度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2014年以来,四川将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材料款分离,农民工工资由总包企业直接发放,以此锁定农民工工资支付关系,做实企业主体责任,从根本上解决劳务费用层层分包以及劳务分包企业、包工头等难担责、难尽责的源头问题。
“企业劳务分包导致农民工工资也被层层分包,既脱离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意义上的调整范畴,也失去了总包企业直接的主体责任保障。”省人社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劳务分包使支付主体多元化,包工头、班组长、劳务公司等承包商能力与责任严重不匹配,一旦发生工资拖欠,往往需追溯多方责任,给案件查办带来难度。
实行支付责任制,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四川确立总包企业工资支付责任制度后,农民工欠薪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总包企业主体责任示范,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工资支付公示牌等农民工工资实名制措施得以全面推行。此外,一些总包企业主动出台举措,纷纷将劳务公司纳入企业内部准入考核,实现对劳务公司有效管控,从企业内部防范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发生。
农民工欠薪问题牵涉广泛,若单靠人社部门“单打独斗”,容易出现责权不统一的问题治理机制,陷入“年年清、年年欠”的周期怪圈。2013年,四川开始建立主管部门欠薪问题处理责任制,归口落实主管部门对欠薪问题的市场监管职权和事后处理责任,以推动解决欠薪治理“权责分治”等体制机制问题,发挥了主管部门行政协调和市场监管的优势和作用。据悉,自四川实施主管部门欠薪问题处理责任制以来,仅建设主管部门便协调查办移交建筑业欠薪案件1069起,为8.3万名农民工追讨工资5.6亿元。去年,四川省为农民工追发工资待遇26.7亿元,省内各市挂牌督办欠薪案件34件,及时消除可能引发拖欠工资工程款等问题。(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