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农技中心农艺师王冬梅
日烧发生的气象原因
日烧发生与最高气温、光照、相对湿度、风速、降雨持续时间(阵雨)、月份等气象因子有关。光照不仅增加了果实表面的温度,而且直接参加了日烧变化有关的生理过程。观察表明果实温度中由光照附加的部分可达到6.7℃~14℃,日照强度对果实温度的影响比较固定,在生长季晴天光照都在临界水平以上,此时能否达到果实日烧临界温度取决于气温。一旦气温达到或超过果实日烧临界水平,光照强度对日烧开始起决定作用。富士苹果在果实表面温度达到49℃±0.5℃极易发生日烧。因此,强烈光照和高温诱导了果实日烧,气温是决定日烧的限制因子。
套袋引发的日烧 日烧发生时间 套袋苹果出现日烧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一是套袋时;二是摘袋后。
袋内温度过高与纸袋质量有关 劣质果袋由于透气性和遮光性差、透气孔不良等原因,造成袋内温度较高,高温条件下容易发生日灼。7~8月份高温季节透气性差的劣质袋,袋内温度如果超过45℃,就容易引发日烧。
袋内温度过高与套袋方法不规范有关 套袋时纸袋未撑鼓、袋壁紧贴幼果果面,树冠西侧和南侧外围果实套袋后不久就容易发生日灼。套袋方法不正确,将铁丝卡在果柄上或不小心损伤了果柄,影响了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导致袋内果实长不大和日烧。袋角两通气孔没有打开,透气不良造成日烧。套袋时间不当,套袋要求选择在晴天的上午9时至下午4时进行,温度过高时应注意避开。过去认为在气温较低的清晨或傍晚,套袋较好,而恰恰是造成套袋苹果发生日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剧烈也可能造成日烧。因为5~6月份,日夜温差较大,当清晨套袋时,袋内温度很低,到了中午时,袋内温度很快升高,但袋内果实温度仍很低,温差过大,自然发生日烧;而傍晚正好相反,将要套袋的果实温度很高,套纸袋后不易散发,到夜间时,袋内温度剧烈降低而苹果体温仍较高,所以也容易发生日烧。套袋过早,苹果果实组织幼嫩,生理活动活跃,对不良气候抵抗能力差,套袋后也易发生日烧。
摘袋时间不当
在完全摘袋以前,必须让苹果同外界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不按摘袋技术规范操作,一次性摘除内外袋,或者过早地摘除可以一次摘除的单层袋,摘除后遇到阳光强烈日烧与品种、树势有关的天气,树冠南侧和西侧的果实也容易发生日灼。树势衰弱容易发生日烧,田间调查表明,壮树与弱树温度可相差2.38℃~6.78℃。一般树势衰弱或连年环剥过重的树,套袋后日烧发生严重。品种之间也是有差异的,如凯密殴品种最敏感(46℃±0.5℃),其次为嘎拉(48℃±0.5℃),红富士相对较强(49℃±0.5℃)。
预防方法
选用合格厂家生产的优质纸袋 果袋质量必须过关,要求纸袋透气温度作用好,使袋内温度不会很快发生剧烈变化,通气孔良好,袋内各部分温度均匀一致。
套袋技术必须完善 套袋前一个晚上,将袋子放在户外回潮。套袋时果子要悬于果袋中间,不要让果子贴在纸壁上。在一些高温干旱的特殊年份,可剪大透气孔;并在采收前3~5天,将套袋口打开一半,再过5~6天全部打开。
适当推迟套袋时间 套袋时间过早,水果还比较脆弱,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日烧。在高温干旱的年份,套袋之前应提前浇一遍水,无浇水条件的地块,可在果柄的木质部和纤维层已经开始形成,果皮已经较厚,果实适应能力较强时再套。
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修剪保留单轴延伸主枝背上的部分小枝,以起遮荫作用。果园秸秆覆盖提高土壤含水量。
如果气温超过32℃,在果园无风和微风、相对湿度26%以下,光照强度800w/m2的情况下,或者果温超过45℃时,应当及时启动灌溉系统等措施进行喷水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