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守望“三夏”那些麦黄时节的悠闲与忙碌
文章字数:1933
     王明岐在小麦育种基地查看育种材料生长情况

    近日,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群众收割小麦

    人工采收小麦育种材料

    进入收获季节,科研人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基地里人工采收育种材料,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本报记者 王海明 赵允 实习记者 丁义锋
    “三夏”的今与昔,是历史的沧桑巨变,是农业生产从传统手工到现代机械化的变革,更是劳动力从田间解放最为生动的诠释。“六月麦黄忙断肠”。曾经的“三夏”大忙是很多人记忆里一年中最难忘的时段,小麦收割、碾场、晾晒,种植玉米等,在庄稼汉人没日没夜的劳作里,除了饱含辛苦,也蕴藏着收获的甜蜜喜悦。
    时过境迁,得益于现代化技术在农业上的大面积应用,农业机械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在现在基层的“三夏”镜头里,难以找到昔日的人海战术,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悠闲的收、种场景。但也有一类人,他们扎根黄土,与小麦为伴,以育种为生,数年来执着坚守,把忙碌的汗水洒在黄土地上。农民和育种专家,成为麦黄时节两道独特的风景线。
    农民:机械化助力,“三夏”大忙人不忙
    6月4日,时值陕西周至“三夏”大忙时段,当天晚上,周至县终南镇强家庄高明英家中却是另一派热闹景象,该镇自乐班的成员正跟着乐队伴奏哼唱着秦腔。能在夏忙档口轻松地唱秦腔,是前些年这群人想都不敢想的。“前些年夏忙,大伙儿白天忙得筋疲力尽。白天碾场排不上队的,晚上还要加班扬场,忙都忙不完,哪还有时间唱戏。”回忆曾经的夏忙场景,自乐班成员强鸟鸟说。自乐班成员强雅琴也告诉记者,那会儿啥都是靠人工,条件好的还能请麦客帮忙,但大部分人还是自己收割、摊场、碾场、扬场、晾晒、进仓,人忙得团团转。和过去夏忙的情形一对比,现在的人太幸福了。
    着实,细数农村这些年发生的各种变化,基层农户从“三夏”大忙中解脱出来,当属这些年来让大伙儿感触最深的变化之一。
    “三亩地收割时间不到一个小时,这搁以前哪敢想啊。”谈及自己切身经历的“三夏”演变,终南镇徐家村现年54岁的徐修娃说。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年夏忙时,通过全程机械化收割,周围很多农户上午收割完小麦,下午便施肥播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操作不但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量,秸秆还田也为土地增加了肥力,为来年的庄稼丰收提供保障。
    育种专家:纯人工收获,“三夏”大忙人倍忙
    农业机械化解放了农民的体力,让他们得以悠闲地度过“三夏”,但对于育种专家来说,小麦收获时则是他们最忙碌的时段。6月6日下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的小麦育种基地,众多头顶草帽的身影穿梭其中。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该校育种专家带着学生在田间采收小麦育种材料。
    站在麦田里,头戴草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讲师谢彦周俨然是一位真正的农民。他告诉记者,因为育种材料采收后要进行分类,非常麻烦,所以从上午8点截至记者采访时的下午五点,他和两位学生仅采收了200行左右的育种材料。“预计还得持续四五天。”谢彦周说。
    同样在育种基地里采收小麦育种材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现年75岁的高级农艺师王明岐已成功选育6个小麦品种,是我国小麦育种队伍里名副其实的老资格。虽然成绩不俗,但在育种工作上,王明岐仍未松懈丝毫,站在试验田里工作时,他仍似个年轻小伙儿一样精神充沛。采访中,王明岐告诉记者,从今年过完春节自己就没闲过。“二月份要观察小麦的越冬性,三月份要观察小麦的分蘖性,四月份要观察小麦成穗多少,五月份要注意观察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六月份就进入收获季节……”王明岐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讲述着各个时期小麦试验田的管理要点。同时记者也听闻,为了做好小麦试验田的管理工作,从五月至今,王明岐每天待在试验田里的时间都高达10~11个小时。
    为什么育种材料采收大多靠人工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研究员王瑞向记者道出了其中原委。她表示,小麦育种材料都是小块种植,大型联合收割机无法完成分类采收,小型收割机成本又太高。更重要的是,机械化采收容易使育种材料之间出现混杂,难以保证品系的纯度,这便要求育种材料要通过人工采收。而从王明岐处记者也了解到,收割完成后,小麦育种专家还要进行育种材料的脱粒、晾晒、考种等过程,每个环节都十分考究。
    站在麦田里,谈及自己所从事的育种工作,王明岐笑着告诉记者:“我做了近50年小麦育种工作,知道这份工作不好做,坚持下来不容易。现在年龄大了,没啥欲求,就希望能用好的品种给农民带去好收成,换来他们的认可和笑脸,有这些啥都值了。”
    在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无论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加大给农民带去多大便利,不可否认的是,良种仍是农业生产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三夏”忙碌的身影里,育种专家的加入,是农业领域里顽强地坚守,他们的付出在给农民带去丰收希望的同时,也为农业发展带去源源不断的动力,有他们,粮食才得以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粮安,则人心安。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