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申昕光
在大多数人心里,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不同时代的人,经历过不同的“六一”儿童节,然而,那份童真、那份快乐却没有差别。5月31日,记者分别采访了不同年代在农村出生的人,了解他们如何过“六一”,感受不同时代的欢乐童年。
60后 麦浪里的金色童年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百废待兴,工人忙着建厂,农民忙着生产。恰巧的是,“六一”儿童节正好与“夏忙”撞车,村里的大人们都去地里收麦子,麦场就成了小孩子的新天地,所以60年代的孩子基本上都在麦浪之中度过的。
来自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洪阳镇的张育才今年已经65岁了,谈起童年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连绵的麦田,闪光的镰刀,翻滚的麦浪……白天大人们在麦场劳作,小孩子在一旁帮忙,一天下来特别累,一不小心还会被麦芒扎到,所以小孩子最不想过的就是收麦季节。但是休息时小孩子可以躺在麦垛上,在上面打滚、追逐打闹,到了晚上,大家又围到一起看麦子,大人们会轮流讲故事,就像歌里唱的一样。有汗水也有喜悦,这大概就是那个年代所有农村儿童的记忆了。
70后 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
回顾起自己的童年,197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通河镇的赵婷说,“我哥当时大我4岁,自己用木头做了个冲锋枪成天别在身上,出去玩,身后都是跟班的,威风的不得了。”虽然当时玩具少,但是每天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才是最大的乐趣。女孩子一般都玩跳房子、踢毽子、捉蜻蜓,而男孩玩打弹珠、滚铁环、丢沙包、撞拐子、掏鸟窝等。
80后 校园舞台上的明星
今年42岁的张付强来自陕西略阳仙台坝镇新店子村,他印象中儿童节最自豪的就是参加学校“六一”汇演,“那时候家里条件差,演出服装都是借来的,干净的不干净的、合身的不合身的,都像宝贝似得洗的干干净净,就等着儿童节那天漂漂亮亮穿上台,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演。”张富强告诉记者,儿童节那天老师还会为上台表演的小朋友擦胭脂、抹口红,脸蛋和嘴唇都是红红的,那些爱美的女生在表演结束后,谁也不愿洗去脸上的妆,兴奋地到处跑。
90后 期待父母的陪伴
赵昊奇1994年出生于陕西大荔一个小村子,每年儿童节,在外打工的父母都会寄来零食、新衣服和玩具,奶奶也会在当天做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全家人一起吃。但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的儿童节,那天他不仅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礼物MP3,而且还见到了几个月未见的爸爸妈妈。“我都忘了看到父母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只记得一整天都处于兴奋状态,上蹿下跳的,特别开心!”赵昊奇告诉记者,虽然儿童节很期待收到礼物,但是和父母一起过节,才是他最期待的。
到今年,共和国的儿童已经迎接了67个儿童节,穿过不同的年代,经历短缺、质朴,直到今日的繁荣、新鲜。采访中记者发现,不管是那个时代出生的人,只要谈起孩童时代,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因为时代可以不同,但快乐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