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吃”和购买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应对这一现实,农户在种植模式、种植管理以及销售方式上都做了哪些改进呢?
“接轨”科学种植
陕西省武功县苏坊镇周营村的魏水利种了十几年的蔬菜大棚,而近几年他告别了传统式的种植管理模式。“过去为了防治黄瓜病害,大量施用农药,导致黄瓜口感不佳。现在用粘虫板、防虫网等科学方法防治害虫入侵,并严格控制黄瓜的施肥量,种出的黄瓜口感非常棒。”魏水利说。
魏水利告诉记者,现在种植不仅不用农药,在管理上也更加细致化,为了种出口感好卖相好的黄瓜,三年就得换一次地块,避免重茬等问题的出现。“尽管较以前粗放型的管理,在种植中多了很多“麻烦事”,但是,现在的蔬菜走上了高端路线,主要供给当地的超市、专卖店,卖价也高了不少。”
用农家肥代替化肥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大寨镇寨西村的杨辉是西红柿种植户,尽管只有一亩地的规模,但是每天采摘的消费者依然不少。
这又是为何呢?杨辉说,主要是在肥料上以农家肥为主,一亩棚地要施20方鸡粪,这样种出来的西红柿比用普通肥料的口感要好。除了施肥外,还要把握好几个关键时间点:6月份拔棵、休棚、杀菌;8月种苗,每5~6天给花点一次药。“只要把握好这几个关键点,种出来的西红柿口感就不会差”。
利用电商营销
“如果能够大力推广电商,那么我们的蔬菜在本地销售就不愁渠道了。”杨凌国绿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鹏说,如今网购兴盛,如果将蔬菜种植销售与电商结合,节约了中间成本,价格自然就受市民欢迎,还可以拓宽蔬菜的销售渠道,这样就可以摆脱本地蔬菜难进市场的现状。
因为减少流通环节,“互联网+蔬菜”的配送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价格优势,他们采取“农户成批出售价或商品批发价+快递费+商品损耗费=居民购货价”的定价模式,坚持低价营运,力求比传统的市场消费和超市消费更便捷、更实惠。(本报实习记者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