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访专家:本报专家团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杂果专家马志峰
■本报首席记者 赵允
近日,陕西省礼泉县史德镇读者高明达就苹果园的蚜虫防治问题致电本报,记者发现,和多数果农一样,高明达在果园蚜虫的防治上存在一定误区。蚜虫,是苹果园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吸食苹果树嫩梢和叶片的汁液及叶绿素,发生严重时,可使受害叶片变形,光合功能下降。该虫主要种类有苹果绵蚜、苹果黄蚜和苹果瘤蚜。在日常果园管理中,很多农户采取但凡发现园内出现该虫,就会立即喷药防治的方法,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马志峰认为,这种防治方法存在一定偏颇。
他纠正表示,防治蚜虫未必一定喷药,当果园里仅有个别枝条受蚜虫为害时,农户可采取剪除带虫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并刮治虫瘤粗皮加以消灭的方法杜绝蚜虫蔓延。否则,盲目高频率的全园喷药只会加大投入成本,而果实幼果期未套袋时频繁喷药也会使苹果产生果锈,降低果品商品率,影响果农收益。当果园内蚜虫的基数达到一定水平,农户便可采用化学防治,防治药剂可用10%的吡虫啉或0.9%至1.8%的阿维菌素或10%的氯氰菊酯等,喷雾防治。另外,果农要注意在生产中保护和利用蚜虫天敌进行防治,苹果绵蚜的捕食性天敌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草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