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阴地处沂蒙山腹地,原本人均五分地,如今人均二亩果。全县80%的山地丘陵种植蜜桃,80%的果农收入来源于蜜桃,70%的村是蜜桃生产专业村。市场冲浪数十年,小小蜜桃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但是,危机感从未消失,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把蜜桃当做“命根子”的蒙阴人,面对着一道道待解的“谜题”。
产业规模上来了,内部结构调整更为重要,必须不断顺应市场需求变化
蜜桃还没熟,也能卖上价。不过十来天工夫,成交已过万余单。在野店镇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网络预售让果农着实开了眼。“蒙阴蜜桃品种较多,但销售期太短。”合作社电商部经理刘胜勇介绍,搞网络预售,是前几年总结出的经验。“每个品种提前一个月进行预售,避免短期集中上市,收益会更好。”
互联网销售,已经成为蒙阴蜜桃走向市场的新渠道。截至目前,全县从事互联网果品销售的商家、企业达300余家,今年预计销售果品量将超过500万斤。然而,销售毕竟是终端。能不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还要依赖生产环节的结构调整。
2008年以前,蒙阴蜜桃多为红桃。蒙阴街道三教堂村果农陈文祥走南闯北,感觉价格上升空间不大,于是把自家处于盛果期的红桃全部砍掉,改种了1000余棵黄桃。3年后,黄桃开始坐果,口感和香型赢得市场青睐。就在那一年,陈文祥的黄桃,每斤卖价比红桃高出6倍多。
“文祥也给我嫁接了400棵黄桃,我怕不好卖,就偷着改了200棵‘春雪’,结果我那剩下的200棵黄桃卖了近10万元,那200棵‘春雪’才卖了不到2万元。真后悔没听这他的话。”提起这事,果农密学福懊恼不已。
吃一堑,长一智,蒙阴果农不再把效益的“鸡蛋”全放进一个篮子。少点的,一个果园里有四五个蜜桃品种;多些的,一个果园能有十余个品种。果业部门实时关注全国市场动态,不断为果农提供新品种。全县2万多名果品经纪人,及时将价格高、需求量大的品种信息带回蒙阴。
“品种多了,风险就分散开来,这个品种效益不好,别的品种还能补。”蒙阴县县长隽新阳介绍,产业规模上来了,内部的结构调整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不断顺应市场供求变化,蒙阴蜜桃才能长久不衰。
生产有标准,品质守底线,靠谱的质量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家家有桃园、人人是果农,蜜桃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饭碗”。这事,蒙阴县委、县政府也看得清楚明白。
守住安全底线。县有联合执法大队,乡有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村有农产品质量监督员,蒙阴建成三级管理网络。通过推行农药监管“电子平台”制度和农药进销货台账制度,51种高毒高残留农药,一律被禁止销售、使用。蒙阴还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倒推至田间地头,追责到底。”蒙阴县农业局局长包西堂介绍,县里制定了多项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安全标准,“80%的果品生产实现标准化,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
转变生产方式。“兔、沼、果”的循环农业模式,也为蒙阴蜜桃的品质增砖添瓦。“桃园里的杂草、桃叶用来喂长毛兔,兔粪可以做沼气,沼气渣又是桃树的上好肥料,啥都不浪费。”当过教师的李长普,总结出一个完整链条。“农药肯定得谨慎用,不然兔子也活不了,这样种出的蜜桃,吃起来自然更安全、更放心。”
产前、产后两端齐发力,打造高效完善的产业链条
蒙阴蜜桃,也曾被“低价魔咒”纠缠。2014年蜜桃上市,蒙阴蜜桃整体销售价格较2013年下滑,大宗品种每斤下滑0.5元左右,个别品种每斤下滑1元以上。
表面上看,规模上来了,供应量大是主因。但仔细品味,根子还在于整个产业头重脚轻根底浅。“在蜜桃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链条建设上,蒙阴处在中间迅速膨胀、两头较弱的状态,产前的生产资料、基础设施,产后的销售市场、包装、加工等服务相对滞后。”蒙阴县果业局局长张茂玲分析,多年的顺境发展,也使蒙阴蜜桃在品牌建设上存在缺陷,农资经营市场混乱、果品购销方式粗放、果品经纪人缺乏监管、市场开拓和经营乏力等现象普遍存在。
短板要补齐,乱象要整治,蒙阴从产前、产后两端发力,努力完善产业链条,擦亮“蒙阴蜜桃”品牌。仅2014年,蒙阴县就为果农追讨欠款3117万元。在政府支持、引导下,果品生产购销协会、果品运输协会、农资营销协会纷纷成立,从业人员都有诚信记录,果品交易都用规范单据。过去,蜜桃卖出去,换回一堆白条;如今,谁也不敢赊购虚买、拖欠桃款。
与此同时,蒙阴县逐步建设果品批发市场、果品深加工、果品冷链运输、网络销售等产后服务体系,为全县蜜桃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蜜桃产业附加值。全县共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33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169个。
去年,在全国大宗水果价格普遍低迷的行情下,蒙阴蜜桃在全国各大果品市场畅流无阻,并实现37.4亿元的产值,继续保持火热的销售态势。
蒙阴县委书记王皓玉表示,除了不断提升品质,蒙阴蜜桃别无他路。“蜜桃虽小,但做好不易,关键是围绕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打响‘蒙阴蜜桃’品牌,实现以质创牌,以牌取胜,以牌增效。”(卞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