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补短板 促对接
着力推进棉花产业转型升级
文章字数:930
    今年棉花价格回归市场,棉农基本收益得到保障,纺织原料成本下降,改革效果初显。但是植棉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及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亟待解决,我国棉花产业补品短板、加快产业链融合的重任迫在眉睫。
    国产棉的“软肋”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5698万亩,比2014年减少10%,总产量560.5万吨,同比减产9.3%。尽管产量减少,储备棉库存量却达到历史最高位,去年储备棉库存超过1100万吨,几乎占全球库存量的一半。此外,植棉成本也居高不下。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去年植棉总成本为每亩1125元,新疆地方手摘棉种植总成本达每亩2185元。
    一方面库存高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却是有效供给不足。近两年,棉花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关键性指标与国外高价进口棉存在明显差距,而国内纺织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逐步由生产中低端产品转向高端产品,对高品质棉花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凸显。
    主因是产不对需
    机械化程度不高影响棉花质量。我国棉花大部分依靠人工采摘,化纤丝、头发等异性纤维的混入不可避免,纺织加工时难以清除,导致染色不均、断头等情况出现,既影响了棉纱和布的质量,也增加了后续挑拣的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目前国内棉花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62%,美国只有4%。
    收购价格高,下游加工市场动能不足。受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许多棉花加工企业这几年过上了“寒冬”,产能过剩,不少关门停产。去年,仅新疆具有资质认定的400型加工企业就有815家、1069条生产线,加工产能是棉花产量的近两倍。企业“吃不饱”就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为争抢资源,不少企业混等混级收购加工,必然又会影响质量。
    品牌提升是关键
    纺织市场低迷,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品牌、安全性要求又不断提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骆琳认为,现在需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适应需求的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重点是提高棉花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推动品牌提升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创品牌就是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破解棉花产品成本高、溢价低的困局。”骆琳说,2010年中国棉花协会注册了“中国棉花”品质证明商标,通过举办推广活动、培训、网络及媒体宣传等方式,倡导“国产、优质、纯棉、环保”理念,追求中国棉“硬功夫”,推动行业提质增效,促进国产棉消费。(瞿长福 李华林)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