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蛮生长的“快速膨大期”进入精耕细作的“体系雕琢期”,经过近十年快速发展的水溶肥产业,正在悉心选取可持续农业发展底色之下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在我国水溶肥产品研发、生产已取得重大进步的基础上,业内开始聚焦推广模式的摸索完善和贯穿研、产、销、运、用、管的整套体系的建立。
2015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5.2%,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但21.9公斤/亩的施肥量仍偏高,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世界平均水平8公斤/亩的近3倍。未来农业发展的“一控两减”纲领强调: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利用率全部达到40%以上,这无疑给了水溶性肥料发展更大的拓展空间。
优化水溶肥推广机制,需要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通过研发高水平的配套肥料产品和微灌、施肥设备,针对区域不同作物和水源条件,摸清农业生产需求,做到肥随水走、高效吸收,水溶肥产业发展,要逐步从设施走向大田,从西北走向全国,从经济作物发展到粮食作物,从贵族技术发展为平民应用。
专家认为应优化水溶肥产业布局,兼顾固体和液体两种产品类型,合理布局水溶肥生产:在水肥一体化普及率高的地区要优先发展液体水溶肥,在靠近市场的区域以二次加工型水溶肥为主。应进一步完善水溶肥质量监督体系,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规范市场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培育国产水溶肥品牌建立水溶肥产品认证体系,培育国产水溶肥知名品牌。
降低水溶肥成本依然是重要的关键词。专家建议,应充分利用化肥生产企业的现有条件,减少原化肥生产的能耗,避免重复包装,降低运输成本,研究开发价格低廉的液体肥料包装材料,并逐步建立液体肥料包装回收体系,降低水溶肥的生产成本,提供给市场更便宜的产品,最终让农民得到实惠,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