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高端市场打不开 低端产能超需求 补贴政策有争议 金融资本不到位
好农机为啥开不进庄稼地
文章字数:1346
     我国糖料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每吨甘蔗的生产成本普遍是巴西、泰国的一倍以上,其中人工成本就占到近50%。作为中国最大的甘蔗产区,广西的蔗糖产业眼下深刻感受到这份“甜蜜事业”背后的苦楚。
    “去年我们自主研制的300马力甘蔗收获机,一台相当于500个劳动力,价格只有国外的一半。”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乐呵呵地告诉笔者这个好消息。
    但是,当问起销量,刚才还颇为自信的老总沉思片刻,最终选择了叉开话题……
    过去十年,我国农机走过了“黄金十年”,但是现在却又面临着高端农机打不开市场,低端农机产能严重过剩,补贴政策争议不断,金融资本迟迟不到位的窘境。
   黄金十年回首:两个极端在撕扯
    2015年,我国农作物耕种的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3个百分点;全年农机总销售额已达4280多亿元,占全球60%以上。
    但是,在耀眼的数据背后,是两个极端的撕扯: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中高端产品不足。
    “中小型拖拉机已经饱和,生产的拖拉机大多还是国2发动机,产能严重过剩。而自动换挡或者无级变速、带有智能作业处理系统、低排放、200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却极少,只能依靠进口。”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副所长胡志超举例说。
    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建议制定智能农机大数据应用专项规划,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农机作业信息、农业地理信息等应用功能,统一到信息化平台实施管理,实现对农业大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和应用。
   补贴政策期望:别再撒胡椒面了
    “我们早就开发出国3标准的拖拉机,但是没享受到补贴,价格相差30%,农民不愿买,企业积极性也受打击。”赵剡水的一番抱怨引起笔者的注意。
    “补贴政策说是补先进产品,但实际上打击了先进产品,或者说至少有滞后作用。”他补充说:“比如我们开发一个新产品,但是它要求有实效业绩才给补,那最新研发的产品就补不了。”
    胡志超认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但前期制度设计也存在诸多漏洞,也因此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比如“差价购机”到“全价购机”,“从价补贴”到“从量补贴”,有补贴目录到取消目录等等。
    “国家出台政策要多调研、多深入基层。”赵剡水说,以后出政策不能再撒胡椒面了,应当对企业先行研发的新产品、高端装备,根据技术标准加大补贴力度。
   金融资本徘徊:还要用力推一把
    “‘十三五’期间我们重点要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王金富告诉笔者,他们正在推进两种营销模式,希望能打开高端农机的市场。
    一种是引入社会资本成立租赁公司,农民有需要就去租一台开回家;另一种是对农民担保金融担保、分期付款、以租代售等业务。
    “我们现在有1400多台套农机,其中有50%是农民带机入社的。”湖北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伦蔚说,通过及时发布农机作业服务信息,运用“菜单型”“保姆型”“流转型”三种服务模式,合作社与周边县市农户签订了大量农机作业服务合同。
    但是,作为基层农民的代言人,谭伦蔚也直言不讳地说,“资金流向是逐利的,农业是弱势产业,处于资金链的最底端,农业经营规模一直较小,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用抵押基本是屏蔽的,在资金上面临很大缺口。”
    因此,企业老总们普遍认为,应建立金融机构创新投入风险补偿机制,财政为金融部门设立“创新投入风险补偿基金”,以解决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早日实现中国农业“机器换人”。(张晔)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