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近期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指南提出,研发适合不同区域主要土壤类型的肥力快速恢复的缓释肥、水溶性肥、有机肥、绿肥等绿色替代产品与技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专项研发发展空间很大,潜力无限,有利于减少肥料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现状:肥料利用率低
肥料施用量多的原因主要是土壤肥力较低和种植结构不合理。“土壤肥力不高,种植指数高,要获得高产只能提高施肥量,而肥料用量增多,就会导致利用率降低。”上海化工研究院化肥所副所长陈明良指出,再加上施用方法和肥料结构不合理,以及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现实问题,许多地方采用“一炮轰”、表面撒施等肥料施用方法,又进一步导致肥料利用率的下降。
关键: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影响肥料施用量和利用率的关键因素。由于“只用不养”,随着单位面积土壤作物产量的提升,随作物带走的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没有得到补给,使缺乏中微量元素的土壤越来越广泛,成了木桶短板。
对此,陈明良认为,有机—无机复混肥兼具无机肥的快速和有机肥平衡持久的优点,可以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改良土壤。通过调节有机无机比例,还可以使供肥过程与作物生长的各阶段的需要相适应。但这其中也存在问题,那就是有机肥原料来源太广,部分原料会带来二次污染。
而施用中微量肥则存在价格偏高、容易过量造成中毒等问题。因此要重视中微量元素肥料种类和使用方法。陈明良表示,采用高效螯合方法可以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
方向:绿色替代技术
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水肥一体化是提高水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但现在国内水溶性肥料对原料的要求过高,造成水溶性肥料成了高价肥的代名词。缓/控释肥料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研究特色明显,树脂包衣、营养材料包裹、基质复合等产品和工艺百花齐放,因此,缓控释肥料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陈明良表示,我国缓控释肥料的目标应当是以可再生、可循环、对环境友好的物质为主要材料,开发价格低廉、无毒害、生产和使用环境友好的缓控释肥料制造技术。将肥料养分与可降低其溶解性的物质,混合制成养分缓慢释放的缓控释肥料应当是我国发展的重点。
此外,农村劳动力不足的趋势会越来越严重,土地集约化的进度会加快。集约化农业要求精细准确地调整土地和作物管理措施,实行机械化种植和施肥,而目前与机械化配套施用的肥料研究缺乏,应该加以重视。(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