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在全国“两会”上就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应进一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认为,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不能忽视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郭社荣代表说,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已成为制约农业健康发展的瓶颈约束。一方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排放,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令人堪忧;另一方面,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逐年上升,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土壤和水体污染风险。
“近年来,面源污染问题虽然已经引起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农业生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上农业面源污染涉及面广、随机性大、不易监测、控制难度大,因此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从根本上治理面源污染,真正实现农业清洁循环生产,为老百姓构建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空间,已成为各级政府面对的刻不容缓的问题。”他说。
郭社荣代表建议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支持清洁循环农业发展,不断拓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经费渠道。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落实金融、税收等扶持政策,完善投融资体制,拓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等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预警。建立完善农田氮磷流失、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农田地膜残留、耕地重金属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实现监测与评价、预报与预警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定期发布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状况。
郭社荣代表还建议积极探索推广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建立“以粮养畜、以畜生沼、以沼优菜(果、茶、粮)”的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将传统的单一种植与高效饲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农业内部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实现清洁循环生产。(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