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变毒土,土壤污染致粮食年产减100亿公斤”,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唐明认为,重金属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更重要的是在“土壤-植物-水域”系统中的高流动性,使其极易通过农产品或受污染的水进入食物链,毒米、毒菜、毒肉、毒水等严重危及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唐明表示,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修复困难的特点。土壤被污染之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质量下降,有益生物群落减少,自净能力减弱,自我更新时间漫长,几乎不能实现自我修复。重金属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缓。
他建议,要加强源头治理力度,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土壤污染的立法工作,加快出台《土壤环境保护法》或《土壤污染防治法》,以法律手段遏制土壤污染进一步扩大。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污染土壤修复进程。启动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组织本领域的专家共同致力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对已经被污染的土壤,针对不同的污染程度、不同的污染来源,研究不同的修复技术,鼓励制定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等的联合修复措施;根据生态学原理,利用修复植物或专性微生物等特异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代谢过程进行生态修复,并借助物理和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加以强化或条件优化的综合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修复污染土壤。要建立有效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和土壤污染预警机制。在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增加包括重金属和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等在内的污染物种类,建立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立土壤污染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土壤质量变化信息。要加大重金属污染立地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干旱、盐碱、贫瘠化、荒漠化和采矿遗地等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技术的研究力度;开展抗重金属造林理论基础和技术的科学研究,改善生态环境。
(本组稿件据《中国矿业报》、《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