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获得“中国苹果大王”荣誉后,赵堃(中)和他的团队骨干合影留念。 ■《农民日报》记者 胡明宝 本报记者 李俊辉
今年五十出头的赵堃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城里人,然而现在的他摇身成为一名朴朴实实的庄稼汉。曾经在大学教师岗位上桃李满园的他,现在又转战农村,成为陕西很多果农的“技术导师”。
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农化营销节上,赵堃带着他的农技服务队从广阔的农村登上璀璨的舞台,走到了聚光灯下,享受着“中国苹果大王”带来的荣誉光环。“我也没做什么,就是多为咱陕西果农提供了些专业服务。”赵堃谦虚地说。
开发果树专用套餐肥,让陕西果农减肥又增效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赵堃对陕西的特产———“苹果”充满了感情。赵堃觉得,在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上,能生产出这样甘甜滋润的苹果实属大自然的馈赠。喜爱苹果的他也经常到果园去亲自采摘。
然而,赵堃慢慢发现,陕西的苹果正在慢慢发生变化,汁味浓郁的口感在慢慢衰减!于是,赵堃咨询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的梁俊教授。梁俊告诉他,随着近些年苹果效益的增加,果农出现很多盲目使用化肥的现象,使土壤营养元素之间失去了平衡,导致了苹果品质的下降。
“就算为了那念念不忘的风味,我也要为陕西苹果做点什么。”于是,当时从事钾肥贸易的赵堃联合梁俊教授开始了果树专用肥的开发。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多年采集的黄土高原土壤数据,形成了技术物化的果树专用配方肥。为了方便推广,赵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富钾农资”。
为了进一步改善果园土壤,提高苹果品质,赵堃还组织专家成立了“陕西富钾果树研究所”,通过引进国内外的控释肥、水溶肥、生物菌肥、叶面肥、中微量元素肥等产品,在果园里进行配方试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陕西土壤的果树专用套餐肥。
“果树专用套餐肥这种形式符合了国家作物‘减肥增效’的趋势,首先通过对国际厂商的不同元素肥料组合成配方肥,形成技术物化过的傻瓜施肥方法,避免了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有效提高了肥效。其次通过合理配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第三经过试验的配方,能有效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赵堃说。
打造专业农技团队,提高果农管理水平
由于果园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农资投入只是其中一项,如何真正保证苹果的品质成为赵堃需要攻克的重点。
于是,赵堃从技术服务侧入手,带领了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大学生走上了果树全程农技服务之路,通过作物全程指导,实现标准化生产。由于陕西地域面积广,苹果面积大,真正将自己行之有效的苹果解决方案尽快推广下去很难。
这时,赵堃想到了自己在大学教书的那段经历,为何不搬到农业上来?说干就干,赵堃成立了自己的“农民大学”。为了方便给果农讲课,他将授课地点选在了据果园最近的民房里,虽然简陋但是最有人气。为了让群众看到全程方案的效果,他选择在授课点附近进行基地示范,也方便进行田间课堂的演示。
一个村一个村、一个镇一个镇……赵堃带领着他的农技服务队像耕牛一般在三秦大地上一耙一犁的布道着。两年下来,他们已经在陕西培训了4万多果农,建立了265个示范点。
赵堃说:“随着很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富钾农民大学,加入到技术服务队,我们计划三年内在陕西培育15万果农,并帮助果农建立起标准化的苹果园子。”
塑造互联网苹果品牌,带动果农增收致富
“提高品质是基础,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才是关键。”常年跟果农打交道的赵堃深知果农种植苹果的不易。剪枝、施肥、浇水、疏花、疏果、套袋……这一系列工作辛劳而繁重。但是,往往受市场影响,辛苦了一年的果农却赚不了多少钱。
于是,赵堃又在想能为果农再多做些什么。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赵堃也找到了自己的思路。他打造了一个苹果品牌“不二果”,将所服务的果农生产的优质水果整合为一个品牌,借助“互联网”进行品牌传播。希望通过与果农共享这一品牌,实现果农的“增收梦”。
“陕西的果区有很大一部分在渭北黄土高原,这里也是国家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苹果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这片区域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赵堃说:“我们通过苹果全程生产方案的推广,互联网苹果品牌的塑造与共享,希望‘不二果’真正能够带动这一方土地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随着一个服务周期的结束,今年我们接触的果农果园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果园大小年现象基本消除,实现了持续稳产,苹果品质明显改善。”赵堃告诉记者,随着“中国苹果大王”这一沉甸甸的称号落在他的肩膀上,他会更加努力地去为陕西果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