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尚贤
曹凤权,我们是老相识了,也是共事多年的同事,当年在工作岗位上,有较多的交往,遗憾的是,我离开工作岗位之后,由于多年不在国内,我们之间失去了联系。2015年底,突然接到凤权同志打来的电话,说他最近出版了一本题为《访古览胜诗选》(以下简称“诗选”)。急于拜读的我打开《诗选》,200多首诗的目录展现眼前,读着目录的题目,我激动了,感慨了。这些诗作的时空跨越半个多世纪,穿越了五十八年的历史长河,在这个意义上,《诗选》真实地纪录了作者的人生旅途的轨迹,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读来令我感动!
《诗选》由三集组成。第一集题为“旅途览胜”,选录了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祖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名胜古迹、人文风光的诗作91首;第二集题为“长安访古”,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作者访遍了西安的名胜古迹,每到一处都留下了诗性的记忆,成诗达127首;第三集题为“境外行吟”是作者出访德国、日本的一些诗作有12首。三集《诗选》总共精选诗作230首,从《后记》中知道《诗选》中这230首诗作是凤权同志人生中上千首诗中精选而成的,可以说是作者人生轨迹的诗性记忆,也是作者生命的精湛结晶,反映了作者的勤奋,也表现了作者诗人的本性。
读《诗选》,我悟到的一个总的感受是,这230首访古诗作联起来,恰恰是一部诗意的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这些诗既能感受到浓重的历史沧桑感,又可体悟到当今时代的律动。跳耀在我们眼前的诗作,诸如《黄帝陵》、《秦始皇陵狂想曲》、《周原遗址》、《古汉台》、《乾陵无字碑》、《慈恩寺·大雁塔》、《成吉思汗陵》、《南京明孝陵》、《福州·林则徐纪念馆》……读了这些诗,读者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的历史沧桑和文化脉络,确有“身临其境耳目鲜”的历史感、文化感。
不仅如此许多诗也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史乃至于当代史迹。诸如《南京中山陵》、《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一九五八年的天安门》、《深圳·中英街》、《革命圣地延安》、《刘志丹烈士陵园》……读《诗选》就是读历史,就是读传统,就是读人文,起到了“寻足迹鉴沧桑”的历史作用。
诗言志,也言情,更体现思想。《诗选》的诗,多为山水风景之咏,名胜古迹之吟,但都有咏物扬志之感,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之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世事的鉴评,读这些诗,我们时时可以领悟到作者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世事的一种关注,许多诗都体现了作者叙往思今的情怀。诸如《朝天门码头》中赞:“民国逃亡遗灰烬,中华新生换人间”;《南京中山陵》云:“魂牵两岸求一统,九泉下盼若许年”;《鲁迅墓园》吟:“文是骨肉诗为胆,笔下无声风雷激”;《庐山牯牛岭》忆道:“到此方晓主席诗,跃上葱笼四百旋”;《长沙橘子洲》顿悟:“回望山雕动魂魄,顿觉心胸天地开”;《马克思故居》畅想:“日夜回响着那句名言: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所有这些,都在不同场景中体现了作者的一种诗性信念和心怀,这也是《诗选》大气磅礴的气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