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贫困面广人多脱贫难度高、生态保护压力大。近年来,当地以精准扶贫为主线,将生态建设与反贫困结合,有效协调“富生态”“富口袋”“富脑袋”关系。“内外兼修”促扶贫,为我国广大中西部贫困地区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带来了诸多启示。
区域发展“富生态”,贫困人口“富口袋”
庸派“小洋楼”整齐划一成行,白墙黑瓦掩映在绿树成荫之中,房前屋后环境整洁亮丽,“户户有致富产业”。这是笔者近期在湖北十堰竹山县官渡镇百里河村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近年来,百里河共完成退耕还林6000余亩,人工造林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5%。在蓄积了良好的生态资源后,该村树立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培育烟叶、核桃、中药材、养蜂等四大主导特色产业,过去的穷山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百里河村的华丽转身是十堰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十堰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实现区域发展“富生态”,贫困人口“富口袋”,让贫困人口享受绿色发展成果。
扶贫先扶“志”,物质不足“脑袋要先富”
“以前部分贫困户存在‘穷自在’、‘等靠要’、‘安贫乐道’、‘怨天尤人’的观念,我们通过建乡村讲堂,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等活动,宣传创业致富典型,鼓励乡亲们兴家创业。”竹溪县委书记余世明说,通过精神扶贫扶志,让身边的群众脱贫学有榜样、富有带头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农民缺乏技术,一直也是贫困的根源之一。为此,十堰在扶贫过程中不仅“扶志”也注重“扶智”,把贫困群众的技术培训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通过“雨露计划”“金蓝领”行动,努力让群众的“脑袋”富起来。
启示:决战贫困奔小康
宜“内外兼修”
如何才能提升精神区位,增强干群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十堰市委宣传部长吴世杰说,精准扶贫也要找准人文精神培育和扶贫工作的契合点,通过各种载体把人文精神化无形为有形,成为可看、可读、可听、可想的具体形式,营造人文精神促扶贫的气场。
当前,十堰不断丰富宣传手段和教育方式,通过“十星”创建“争”、道德讲堂“讲”、致富典型“引”、公益广告“播”、家规家训“传”、文化活动“宣”等方式,打开农民脱贫致富思路,树立了脱贫致富的良好风尚。(熊金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