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钦州市,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搞土地流转,形式和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怎么流转能使农业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土地产出效益提高,农民增收潜力最大就怎么流转。钦州市探索的要素合作、定向包销、土地入股、土地租赁、无偿供地、农机代耕六种土地流转模式,成为多样化形式并蒂绽放的一个典范。
要素互搭配土地不闲置
农民出土地、出劳力,合作社出农资、出机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合作经营,稻谷收获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销售,扣除成本,利润四六分成,社员获利60%,合作社获利40%。这是钦州市钦南区年丰水稻专业合作社与农户要素合作的创新模式。
近日,笔者走访了钦州市钦南区年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农民只出土地,不投入,配合着干活就有60%的收益,合作社买生产资料,机械化耕作,投入这么大,这么做有利可图吗?”理事长杨燕介绍,合作社团购生产资料享受最低优惠价有些利润,但不多,主要利润在加工销售稻米环节。她解释说,去年,全社2680户社员共种植稻谷3万多亩,合作社以每斤1.80元的价格从社员手中收购优质稻谷50多万吨,通过加工、包装、销售等,粳米以每斤4.80元价格在钦州及周边地市超市等销售,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就有了100多万元的收入。
定向包销售互惠又共赢 与钦南区年丰水稻合作社要素合作方式不同的是,钦北区的硃砂村则是通过定向包销方式,通过龙头公司的产业项目辐射带动流转农户分享市场的效益回馈。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养等,都由公司顶层设计、出资操办。村民进公司打工,可以是雇佣关系,也可以承包土地成为返租倒包关系;有的劳动报酬可领取工资,有的也可以账目互抵等,解决了农民对接市场的关键一步。
2013年,钦北区硃砂村经过航拍丈量确权后,将全村1500余亩土地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全部委托给广西富牛牧业有限公司管理运作,通过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为养殖户提供幼牛、技术、防病等,带动农民养殖肉牛,实现村企互惠共赢。
流转多形式解了种地难 钦南区康熙岭镇板坪和横山两个村拥有9000多亩耕地,近几年来,由于村里的青年大都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老人孩子耕作土地成了难题,有的土地甚至造成闲置等。2014年,村里由陈亚大牵头,成立了钦南区康熙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发展社员70多户。合作社以每亩土地为单位作为股份,募股的方式比较灵活,即:农户可以土地入股,也可以资金入股,还可以带农机入股等;入股聚集起来的土地由合作社连片统一耕种,从水稻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烘干等环节全部实行机械化,年终收益按股分红,农户愿意分钱的给钱,愿意要粮的给稻米。(燕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