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四龙是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白云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民,可是自从他学到了“栽花种草”这门手艺后,老刘就有点不“普通”,名气在十里八村都大了起来。现在老刘的花木基地面积达到了20多亩,年收入达20多万元;还在村里教了十几名徒弟,最多的年收入也达到了5万多元。
“懂科技,吃上技术饭,还愁找不到发家致富的路子?”刘四龙说,这两年,纳溪区大力培养“科技型”农民,引导农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一大批“科技型”农民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杨香俊是该区天仙镇银罗村有名的“枇杷王”。有了区农业局果技站老师手把手地严格“教学”,他的一手枇杷种植技术吸引了不少群众上门求教。目前,老杨种植枇杷年收入达到了5万多元,是村里“枇杷专业技术协会”的会长,还被评为了“全市农村高层实用人才”。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枇杷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多亩,年总产值达5000多万元。老杨已经把自家的“科技之花”香遍了全村群众。
纳溪区在“科技型”农民的培养中,注重发挥党校、农广校、现代远程教育学校等阵地的作用,从科研院校和有关技术部门请来专家,通过“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班”“科技入户”等载体,实施“点菜式”培训模式,让农民坐得下来,听得进去,见得到实效。(周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