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每年从每亩地里拿出400斤粮食,就能换来两万块钱,你信不?”日前,河南省临颍县皇帝庙乡王老庄村种粮大户贺金海话语中透着兴奋。400斤小麦也就400来块钱,咋就能换来几十倍的效益?老贺这个关子让笔者好奇。
“根域限制”技术另一种果麦套种模式
原来在葡萄架与架之间,四指深的麦苗长得正旺。“可别小看葡萄和小麦套种,这可是开了国内的先河啦!”老贺说,这1000多亩地可不是一般的果麦套种,两行葡萄架之间下的根部是用地膜与外边土地隔开,限制葡萄根部往外生长的,确保所用肥料和水分也与外面麦地的不同。
老贺解释,葡萄架比麦地高出10厘米,精准施用有机肥,用滴灌浇水。麦地用普通肥料,常用的浇水方法,区别就在于此。“这可都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根域限制’科研成果,通过河南省农科院引进过来,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啦。”老贺说。
科技创新让生产附加值递增
科技创新项目带来的效益让老贺欣喜不已:利用“根域限制”每亩少收400斤左右的小麦,就能额外收2000斤的葡萄,果麦两不误。这就是老贺的精明之处,引进最新的科研成果使土地发挥出了更高的农业综合效益。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老贺从最初的几百亩,到流转上万亩,再到流转加托管近2万亩,耕种的作物也在不断变化提升,从粮食到种子,再到蔬菜大棚和果麦套种,附加值一次比一次高。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老贺也有了更深远的打算:现在1000亩的套种每年能收获1000吨的优质葡萄,供应量远大于周边市场需求。“卖不出怎么办?这就要考虑葡萄加工,如葡萄饮品或葡萄酒酿造等。”老贺说,只有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才能让群众从土坷垃里真正刨出“金疙瘩”。(仵树大)